咨讯

计算机究竟可以聪明到什么程度?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者雷 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认为:"30年后的2045年,人工智能有可能超越人类的智能。"这被称为"2045年问题"。事实上,2011年,电脑问答系统"沃森"在美国的智力竞赛中击败人类获胜,表明人工智能正在切切实实地变得更加"聪明"。今后人工智能将会取得怎样的进步?让我们来探究人工智能的最前沿。
2015年2月,日本软银株式会社向研发人员发售世界首台具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佩珀"(Pepper)。佩珀具备最新的"感情识别功能",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和声音来判读情绪。另外,它还通过互联网与庞大的会话数据库相连,对很多方面的话题都可以做出应答,就像具有人类的智力。
所谓人工智能是指让计算机具有与人类同样智力的技术。iPhone手机上推出的具备语音识别和秘书功能的"Siri",就属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现在有了令人吃惊的进步。特别是IBM公司开发的应答系统"沃森"(Watson)在2011年美国举办的智力竞赛"危险边缘"(Jeopardy)中获得冠军的消息给全世界以巨大的冲击。在智力竞赛中回答问题,意味着"沃森"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自然语言),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作出应答。
现在,"沃森"的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很多不同的领域。比如,在美国,为了准确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人们利用了储存在"沃森"系统里的庞大的医疗数据。在癌症治疗方面,60万项以上癌症方面的医学研究成果、200万页的医学专业期刊原文,以及150万人的治疗病例等都被输入其中。在这庞大的知识宝库支持下,"沃森"以自己独特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患者进行"问诊",然后针对不同患者的各种复杂情况给出最合适的诊断方法。
与大学考生具备同等智能的"东机器人君"
2011年,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NII)开始做一个项目——"人造大脑项目:机器人能考上东京大学吗?"这个项目不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由计算机直接挑战模拟考试以及东京大学的入学考试试题。计算机的昵称为"东机器人君"。该项目的目标是2016年之前在联考中取得高分,2021年之前考上东京大学。
为什么将人工智能的目标定在"考取东大"呢?主持这个项目的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新井纪子教授如是说:"沃森项目是单纯以理解自然语言为目标的。但是,开发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应只满足于自然语言的处理,还需要'听懂人说的话'(语音识别)以及'理解图像'(图像识别)等各种各样的技术。而我们知道,在解答大学入学考试题时,不仅需要具备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有理解图像的能力,以及回答听力问题等方面的技巧。所以,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对人工智能的进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东机器人君分别参加了2013年和2014年代代木课程班举办的联考模拟考试。结果如上图显示。2014年参加的模考中,英语、日语、数学两个科目、世界史、日本史、物理等7科目的合计得分,900分为满分(英语、日语200分为满分,其他100分为满分),东机器人君得了386分。顺便提一下,考生平均分为422分。对此结果,新井教授说:"2013年有的课程偏差值是40,可以说比较低,但是这次很多科目的偏差值达到了50,各科上没有太大的差距,给人的印象是没有了擅长或不擅长科目的区别。"
预测未来,导出正确答案
那么计算机最棘手的科目是哪一个呢?新井教授说:"物理的试题一般是在用自然语言说明日常状况后,询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计算机对这类问题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我们通过实际的问题具体来看一看。请看下面的插图和问题。即使不知道答案,人也可以凭直觉明白图上的红色圆点表示摆锤,它会与小棍一起反时针旋转。但是计算机是没有这样通过经验积累所获取的常识的,所以它无法理解这个图。"摆锤是哪个?""为什么要画两个摆锤?""虚线所画的圆意味着什么?"等等,它会产生各种疑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