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咨讯

咨讯

发布时间:2014-09-24

致幻剂会给人带来极其迷幻的感觉3


可卡因也叫"古柯碱",是由古柯的叶子中提炼出来的。


鸦片也叫"阿片",由罂粟科植物果实的汁液制成
  
不久前,北京警方连续抓获多名吸毒影视明星,迅即引爆社会舆论,而"毒品"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毒品究竟是什么?毒瘾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难以戒除?
  
撰文/孟适秋 陆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毒品"是个现代词汇,而它所涵盖的却不仅仅是"新东西"。例如,三国时期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就属于"麻醉品",而很多麻醉品由于具有成瘾性,被滥用后就成为毒品。至于后来改变我国国运的"鸦片战争",更是由貌不惊人的"鸦片"所引发的。
当时,鸦片毒烟需经口鼻吸入,所以瘾君子的这种过瘾行为就被人们称为"吸毒"。其实,很多毒品不用这种方式,而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称之为"吸"就不够准确了。另一方面,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毒"与"药"并没有本质区别,在特定场合、特定用量下,"毒"可以产生治疗作用,而"药"也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吸毒"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药物滥用",不过在日常语境下,两者都可使用。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几年里,我们曾是举世闻名的无毒国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国际上毒品活动的影响和渗透,已匿迹多年的吸毒问题出现了回潮。  根据公安部披露的数字,截至2014年4月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达258万人,其中阿片类138万人、合成毒品类117万人,分别占53%和45%。合成毒品因其具有兴奋、致幻等特殊"功效",滥用人数年均增长36%。更令人不安的是,在滥用合成毒品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75%。
  
成瘾物质:种类繁多
那么,到底什么是药物滥用呢?
所谓"药物滥用",是指非医疗用途滥用精神活性物质,目的是为了体验该物质产生的特殊精神效应。与之紧密相连的"药物成瘾",则是指人们使用了某种具有成瘾潜力的精神活性物质后,对其产生了药物依赖性,这是由成瘾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所造成的一种强迫性用药行为。  
说到成瘾性物质,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麻醉药品。它是指那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的药品,可以分为阿片类(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二氢埃托啡等)、可卡因类(包括可卡因、古柯叶、古柯糊)和大麻类(大麻烟、大麻树脂、大麻油等)。第二类是精神药品。它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脑内神经传导改变而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包括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等)、中枢兴奋剂(如苯丙胺、冰毒、摇头丸等)和致幻剂(如麦角酰二乙胺等)。第三类是其他物质,包括烟草、酒精和其他挥发性有机溶剂(如胶水、汽油等)。
此外,根据这些成瘾性物质不同的药理学作用,还可以将它们另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中枢抑制类(包括阿片类药物、镇静催眠药、酒等);第二类是中枢兴奋类(包括苯丙胺类、可卡因、咖啡因等);第三类是致幻类(包括麦角酰二乙胺、麦可卡林、大麻、挥发性有机溶剂等);第四类为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类(如摇头丸等)。
目前在我国,海洛因是最主要的滥用物质,同时合成毒品的滥用也正呈不断扩大蔓延之势。合成毒品种类繁多,包括冰毒、摇头丸、氯胺酮及安钠咖、三唑仑等,在部分地区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初步形成了海洛因、摇头丸及其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多种毒品交叉滥用的局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