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咨讯

咨讯

发布时间:2014-03-19
镉是一种重金属。自然界中的镉主要以难溶的硫化物形式存在于岩石中,且其含量很低,通常不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镉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电池、电镀、油漆、染料、电子元件等都会用到镉。各种人类活动使得土壤中镉的含量不断增加。随着我们生活环境中镉的不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镉也越来越多,威胁我们的健康。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李喜青研究员介绍说,其实,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出现过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镉污染事件,这就是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著名的"痛痛病"(Itai itai disease),又被称为骨痛病。患者全身骨骼剧痛难忍,整日不由自主地发出"痛、痛"的叫声。后来调查发现,原来是富山上游一座铅锌矿厂排出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大量的镉通过饮用水、稻米、鱼虾等进入人体并富集造成的。
我国也出现过镉污染事件。例如2009年的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2012年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等。据报道,龙江镉污染事件中,泄漏镉量达20吨,事发河段镉超标80倍,污染波及300公里河段,下游上百万人饮水安全一度受到威胁,严重程度被称为"世界罕见"。
最近,国内多个地区的大米被检出镉超标。例如,前不久广州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发现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镉超标。那么,大米中的镉是从哪里来的?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镉可以通过食物链、饮用水、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吸入等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对一般人来说,食物链是最主要的方式。
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有可能因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摄入较多的镉而发生急性中毒,他们大多是通过呼吸道吸入镉,吸收率高达20%~40%。顺便说一下,吸烟的人,同样也会通过呼吸道吸收烟草中的镉。据说每吸20支烟就会摄入15微克镉,吸烟者附近的人也会因吸入二手烟而受到镉的毒害。
除了相关职业人员外,大部分因体内富集了镉而对健康造成影响的人,都是通过饮食,长期、低剂量地摄入镉的。人体中约90%的镉都是通过食物摄取的。当环境(土地、河流等)受到镉污染后,镉就会被生物体(动、植物)吸收、富集,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人通过消化道摄入镉的吸收率为5%左右。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不同地区,镉随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途径也不同。例如,在很多西方国家,主要的途径是:环境中的镉-牧草-牛(牛奶、牛肉)-人;而在我国,主要的途径是:环境中的镉-水稻、小麦、蔬菜-人。中国是人均吃大米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日本),大部分人都是以大米为主食。所以,大米的镉污染问题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镉在人体中的代谢半衰期很长,据估计可达到10~30年。所以,镉一旦进入人体组织就很难排出,会在体内不断积累。镉不是人体必需的,新生儿体内只含有约1微克的镉。但是由于镉会在体内积累,一个体重70公斤的男子,即使他没有从事过与镉相关的职业,到了50岁左右,身体里积累的镉也会达到约30毫克,是新生儿的3万倍。
镉中毒造成的骨骼变形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9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