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讯
跳蚤都是以吸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液为生,但人们对跳蚤的起源却知之甚少。跳蚤化石呈现的外形和现代跳蚤很相似,而且专家们对可能来自白垩纪时期的跳蚤的身份也存有争议。但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古昆虫学家迈克尔·恩格尔(Michael Engel)及其同事最新的研究则将跳蚤的历史提前了至少6000万年。
恩格尔和他的合作者研究了来自中国辽宁道虎沟地点和黄半吉沟地点的9块跳蚤化石样本。其中道虎沟地点的化石样本来自于1.6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而黄半吉沟地点的化石来自于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这些化石样本显示当时的跳蚤的长度在8~21毫米,这比现在跳蚤的体长要长很多。重要的是,与现代跳蚤相比,这些史前跳蚤化石缺乏专门用于跳跃的粗腿,并且虹吸式口器上布满了锯齿状的甲结构,这也与现代跳蚤不同。恩格尔认为,要从这些特点推测出当时这些巨型跳蚤的生活方式,还比较困难,但它们肯定是“伏击高手”,它们会隐蔽在寄主附近,然后在短时间内爬到寄主身上,吸取寄主的血液。恩格尔说:“它们的口器对当时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而言,无疑是致命性的。这种口器的出现,好像是专门为了对付那些皮厚的动物,比如恐龙。”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古昆虫学家乔治·博伊纳(George Poinar)也认为:“它们可能攻击恐龙或者翼龙。”
恩格尔及其合作者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月2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