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自然

自然

发布时间:2014-12-25

大熊猫"甜甜"


2011年我刚来中国定居不久,在晚间新闻节目中看到一条有趣的消息:一只大熊猫游荡到四川省的一个小村子里,当地村民们围堵它时,它咬伤了一个人后逃走了。当然,被野生动物咬伤并不可笑,但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被咬伤者的反应。他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时,手上缠着巨大的一团绷带,他把这只手举到镜头前,说:"被我们的国宝咬伤是我的光荣!"中国民众对熊猫的喜爱,我想你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证明了。对大熊猫的喜爱并不仅限于中国,全世界都如此。大熊猫咬人事件后不久,中国将两只大熊猫借给爱丁堡动物园,离我在苏格兰的住处不远。今年夏天,我有幸见到爱丁堡动物园的管理员伊恩•瓦伦丁(Ian Valentine),和他共进午餐。伊恩说,大熊猫来了以后,动物园的收入显著增加。他还说,对于全球动物园而言,拥有一只大熊猫都是排名第二的最能吸引公众关注的事。即使动物园需要付给中国政府每年100万美元租借费,依然收益丰厚。用游客数量和经济收益来衡量,只有一件事能超过拥有一只大熊猫,那就是拥有一只大熊猫宝宝!今年夏天,主导苏格兰新闻的只有两个话题,第一个是苏格兰是否会脱离英国,第二个就是爱丁堡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甜甜"究竟是否怀孕了。这两个故事的结局也非常相似,苏格兰看起来能够独立,但并没有独立;甜甜看起来像是怀孕了,但其实也并没有怀孕。
鉴于全世界对大熊猫的浓厚兴趣,努力保护大熊猫以免它们灭绝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全世界动物园的繁殖大熊猫项目,其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繁殖的大熊猫可以作为储备,用来恢复野外的种群。目前,人工饲养的大熊猫总共有350只,野外最多不超过3000只。20世纪50~70年代,野外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了超过1000只,此后的40多年里,保护大熊猫成为中国和全世界的重要任务。实际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其前身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就以大熊猫作为其标志。因此,相当一部分动物保护学家所提出的如下观点可能会让许多人吃惊:拯救大熊猫其实是在浪费时间和财力,这些资源应该用于更加重要的保护目标。
这种观点大概是在5年前提出来的。其论点是,大熊猫已经走到不可救药的进化死胡同。说得直白一点,大熊猫的灭绝不可避免,而原因在它们自己。判断一个物种是否值得保护的第一个检验标准是,它们是否具有某些自我保护的本能。大熊猫被认为在这项检验中完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熊猫的繁殖习性使得它们无法进行有效生殖。雌性大熊猫一年才发情一次且仅持续寥寥几天,因此雄性个体使其成功受孕的概率微乎其微。雪上加霜的是,雄性大熊猫好像天生对交配行为不感兴趣。在动物园里让大熊猫繁殖难得近乎神话。曾经有动物园使出了给雄性大熊猫服用伟哥的招数,同时让它观看其他同类交配的视频——尽管很难界定这样做是在教育还是挑逗。即便雌性大熊猫有幸怀孕,产下的后代体型又小得令人难以置信。通常一位体重70千克的人类母亲会生出一个3~4千克的宝宝,而体重为100千克的大熊猫生下的熊猫宝宝仅有0.15千克。有袋类动物产下的后代体型也很小,因此还需要生活在妈妈的育儿袋里。但是,整个真哺乳动物亚纲中,与自身体型相比,大熊猫是产下后代体型最小的一个物种。幼兽体型太小自然生命力就脆弱。如果大熊猫妈妈产下两个幼兽,它通常会抛弃一个。第二个问题是饮食习性。大熊猫是由肉食性演化为草食性的,仍然保留着巨大的犬齿和短的消化道,这些都适合猎杀和消化动物,但是大熊猫基本上只吃竹子。竹子的营养价值非常低,并且很难被大熊猫的消化道吸收,这就导致大熊猫几乎把所有清醒的时间都用在吃竹子上了。不但如此,竹子采取的还是一次繁殖的策略,周期性开花之后便大范围枯死。概括起来,大熊猫已经进化成以一种自己并不能有效消化的植物为食的专食性动物,并且这种植物每40~100年会彻底消失一次,这导致大熊猫死亡率的增加,加上它们的繁殖率太低,种群数量无法恢复。有学者认为,竹子死亡引起的重复性的种群瓶颈会降低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相应的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这被认为是大熊猫数量长期下降的根本。随着时间的推进,它们近亲繁殖的程度越来越高。英国作家和野生动物活动家克里斯•帕克汉姆(Chris Packham)在2009年断言,大熊猫可能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动物保护经费的最大浪费者。他甚至更极端地表示将"吃掉最后一只大熊猫!如果能把花在大熊猫保护上的钱拿回来做更多更明智的事情"(虽然他之后为这句话道歉了)。2013年,美国华盛顿动物园的大熊猫顺利产下一只幼兽,彭博视点的主编之一蒂姆•蓝威(Timothy Lavin)写了一篇评论性文章总结上述观点,题目为"我为什么憎恨大熊猫,而你也应如此"。文章开头写道:"祝贺华盛顿动物园大熊猫宝宝的诞生。你们正在努力延长一个毫无希望且浪费资源的物种的存在,它早就该被这个世界放弃了。"





更多精彩图片和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5年第1期
点击文字或图片即可订阅全新杂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