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不要以为毒蘑菇离你很远,其实无论南方北方,年年都有人因误食毒蘑菇而丧生;不要以为毒蘑菇很容易区分,很多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是同科的近亲,外观几乎没有差别;不要以为毒蘑菇遇到银器就一定变黑,民间流传的种种鉴别方法,没有一个靠谱……好了,欢迎进入令人大开眼界的毒蘑菇世界!
种类和地理分布
毒蘑菇又叫"毒菌",一般是指那些在被食用后,能让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分布,估计有1000种以上,而中国至少有500种。200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披露,包括确认有毒的和怀疑有毒的种类在内,中国已发现了421种毒蘑菇,隶属于39个科的112个属。
在这39个科中,"毒丁"最兴旺的首推白菇科(Tricholomat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在它们的名下,各有58种毒蘑菇,因此并列"团体冠军"。之后的亚军,则是拥有着40种毒蘑菇的鹅膏菌科(Amanitaceae)。再往下,依次是牛肝菌科(Boletaceae,34种)、红菇科(Russulaceae,32种)、蘑菇科(Agaricaceae,29种)和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26种)。这7个科只占全部39个科的18%,但它们贡献出的277种毒蘑菇,却占国内已发现种类的65.8%,将近2/3。
毒素最关键
由于毒蘑菇的种类不同,它所含有的毒素的类型和成分往往也不同。总体而言,这些毒素的成分相当复杂,目前远未研究清楚。
相对来说,国内外研究得比较多的,就是上述鹅膏菌科(Amanitacea)的鹅膏菌属(Amanita)。研究人员在该属的3个剧毒种中,陆续分离出了3种毒素,分别是鹅膏毒肽(毒伞肽)、鬼笔鹅毒肽和毒伞素。分析表明,鹅膏毒肽至少又可以细分为4种亚型,而鬼笔毒肽则至少包括了5种亚型。此外,从该属的另2个有毒种中,还分离出了蜡子树氨酸、异鹅氨酸和毒蝇碱等毒素。
这就是说,仅仅从1个属的5个种中,到目前为止就分离出了6种构型非常复杂的毒素,而且还不能排除今后在这5种毒蘑菇中继续发现新种类毒素的可能。那么,在有着421个成员的毒蘑菇大家庭中,又会含有多少类型、多少种五花八门的毒素,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毒蘑菇中毒的症状表现各有不同,也就并不奇怪了。多年来,医学界根据中毒后的临床表现,把毒蘑菇中毒的类型分成了6种。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分型是用来指导临床救治工作的,并不是精确地根据毒素成分来划分的。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10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