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虫的一生
竹节虫是一种著名的昆虫,体形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扁平,如同树叶,称之为叶子虫;另一种身体呈棒状,如同树枝,称之为竹节虫。它的英文名字更加形象,叫做stick insects或者walking sticks。在广西民间,人们叫它为“断肠草”,据说牛吃了以后会呕吐,吃多了还会死亡。竹节虫体长变化较大,从30毫米到300毫米不等,有些种类是昆虫中体形最长的个体。有趣的是,竹节虫的雌性和雄性差异很大,有时会将它们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类。
全世界的竹节虫种类约有2500种,我国有近百种。它们均以植物为食,分布在热带潮湿地区,多生活于树枝或灌木上,一些种类有群居性。
竹节虫的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卵通常为椭圆形或球形,卵壳极为坚硬,有些种类的卵壳上还有美丽的条纹。在卵壳上方有一个卵盖,如同一扇门,当卵孵化时,若虫就会顶开卵盖爬出来。若虫要经过4至5次蜕皮才成为成虫。竹节虫成虫的食性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在饲养上就比较困难。
在竹节虫中还有一种现象是比较奇特的,那就是孤雌生殖,即在没有雄性的情况下,雌性产下没有受精的卵也照样能孵化成若虫,只是孵化出来的都是雌性竹节虫。这是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
竹节虫的自我保护
竹节虫的自我保护方式主要有3种。
拟态 这是竹节虫中应用最多、最为成功的一种方式。它们一般是以生活环境为基础进行拟态,比如生活在叶片较多的地方,则以叶片为模拟对象生活在以树枝为主的环境中,则变成棒状的体态。竹节虫中,绿色的种类多生活在绿色植物上,褐色种类生活在干枯的树叶中。
昆虫中最著名的拟态高手是叶子虫,从名字你就知道它模仿的是植物的树叶。你看,它不但与植物的颜色一模一样,而且翅膀已经模仿成一张完整的树叶,还有明显的“叶脉”,即可以飞行,又可以伪装自己,真是一举两得。
摆动 一些昆虫由于具有非常巧妙的伪装,能很好地隐藏自己。不过,在自然界中并不是每一种昆虫每一次都有那么好的运气,也经常有一些昆虫因为伪装被对手识破而丧生。但是并不是伪装被识破后,它们就会听天由命,任由对方宰割,这时候它们会将身体抬高,依靠中、后脚的支撑,激烈地左右摇晃来恐吓对方。
警告 昆虫除了利用模拟颜色、形状和图案来保护自己以外,还有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那就是警告色。警告色一般是用色彩非常鲜艳、具有某种警告含义、与周围环境明显相区别的颜色来武装自己,起到威吓对方的作用,从而保护自己免遭毒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警告色也是模仿的一种,只不过是模仿一些有毒的菌类、昆虫或是凶恶的猛禽。还有些种类当遇到危险时,会将腹部翘起来,把后翅如同扇子般张开,使自己的身体一下子扩张好几倍。同时,这些种类的后翅上有着很大的红色、黑色或蓝色的眼斑,用来警告对方,使对方误以为遇上的是一些凶猛的野禽。竹节虫也是如此,它们平时前翅覆盖住后翅,一旦遇到危险,就张开前翅,露出红黑相间的后翅,警告对方:“别碰我,我可不好惹!”而一些敌人看到这种图案,马上就会联想到一种有毒的蘑菇,吃了以后会引起剧烈的呕吐,甚至死亡。有了这种警告色,谁还有胆量再次尝试?
断肢再造术
竹节虫另外一种另人惊叹的本领就是:断肢再造。在竹节虫的若虫阶段,经常会因为逃避敌害而缺胳膊断腿,但是每次断肢后不久,伤口处就会长出一个弯曲的肢芽,等到下一次蜕皮以后,新的附肢就会长出来,只是一般会稍短于正常的附肢。不过一旦长大为成虫,断肢再造就不可能了。
饲养一只竹节虫
对普通竹节虫进行人工饲养、繁殖,还是比较容易的,它的食谱比较简单,不管是成虫还是若虫,只要喂食植物就可以了。不过,普通竹节虫喜欢新鲜叶子,碰上枯萎的食物则不闻不问,宁愿饿肚子也不吃。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更换树叶,不能让它们没有食物,否则会影响生长发育。竹节虫若虫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适时地延长其若虫期,直至有了新的食物才又开始生长。竹节虫一般喜欢温暖的环境,对湿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既要有湿润的空间,又不能太潮湿。如果你有兴趣,要不要养一只看看?
……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07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