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科技助力考古学——中国考古百年纪念
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以田野考古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的百年。100年前,以瑞典学者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发掘仰韶遗址为标志,第一次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国考古学正式起步。中国第一个史前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是首次将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基础和源头追溯到文献与传说的时代边界之外的实证性材料。
考古学和历史学看起来很接近,其实二者各有分工。简单地说,历史学主要面对的是历史文献,即文字,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研究。古人留下的各种遗迹和遗物,多埋藏在地下,在很多早期的遗迹中是没有文字的。考古学则是通过田野调查、发掘、整理、鉴定、测试等复杂工作,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实物资料及提取背后隐藏的信息,研究古代社会和历史的科学。
按照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考古学被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及各种专门考古学等分支。随着考古材料日渐丰富,学者们呼吁更多地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来进一步释读考古材料,还原古代社会信息。
百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本特辑将回顾我国4个重大考古发现,为大家展示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图片和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21年第10期
点击文字或图片即可订阅全新杂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