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须臾不可或缺,且是健康"晴雨表"
血液是生命之源,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体里流动。当我们不小心摔倒蹭破了皮肤或者做外科手术时,都会流出红色的血液。除了受伤流血之外,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与血液相关的场景,例如输血、献血以及血液检查,甚至血型占卜等等。
血液就像我们的亲密朋友,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但是我们对它的了解却很浅。虽然大家都知道血液是红色的,却不知道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本身并不是红色,而是浅黄色。由于血液中负责输送氧气的红细胞是红色的,所以血液才呈现红色。成人体内约有25万亿个红细胞,将它们挨个连起来的话,可以绕地球整整6圈。
血液也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一般的血常规检查就能很好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通过血液检测甚至可以了解人体的疲劳程度以及胎儿有无先天性疾病等。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血液世界,共同探寻血液的秘密吧。
什么是血液?
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流动器官"
当我们不小心摔倒或被刀划破手指时,马上就会从伤口流出红色的液体,这就是血液。如果伤口太深的话很难立即止血,我们难免会担心和害怕。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伤口最终还是会自行止血的,这是因为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够凝聚成团,形成血凝块堵住了血管创口的缘故,此后也就不再继续出血了。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血小板能够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创口,那么它形成的血凝块不是同样也能堵塞体内的血管吗?既然如此,血液为什么还能在体内畅通无阻地流动呢?

探究血液的巧妙机制
血液的重量约占体重的8%。因此,体重60千克的成人体内约有5千克的血液,其体积约为5升。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为浅黄色透明液体,约占血液体积的55%,它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调控人体生理功能的激素等重要物质。血细胞约占血液体积的45%,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三类。红细胞负责运送氧气,白细胞能抵御外来的病原体侵害,血小板则可以止血。正因为其中的红细胞是红色的,所以血液才呈现红色。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也被称为"流动的器官"。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血液的重要作用和巧妙机制后,肯定会惊叹不已。血液周而复始地流经身体的各个部位,汇集了来自全身的各种物质。这些微量物质就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检测血液成分,就能够全面了解身体的健康状态。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5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