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发布时间:2007-04-16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庄稼的命根子,水是工业的血液,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有了水,地球才有生命,水是人类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水的溢美之词如此之多,却是一点儿也不过分。试想想,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没有水,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三日不进水,这些众所周知的浅显道理预示着水的重要性。 世界气象组织曾于1996年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估计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地球上可资利用的水资源日趋短缺,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水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水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高,水安全已被提到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为了让全世界一起来关心水的问题,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就是“应对水短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目前全球约有20%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目前,在全球500条大河中,超过半数严重枯竭。全球很多地区的农村和城市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危机。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4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6位;人均水资源量为221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亩均水资源量为144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的一半。目前全国661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常年供水不足,有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全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亿亩,年均减产粮食280亿千克。因为缺水,地下水被严重超采;因为缺水,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地面沉降、塌陷、裂缝,植被退化与荒漠化,滩涂消失,天然湿地干涸,水源涵养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水生态失衡呈加重趋势。我国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00多亿元。总之,水短缺已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水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构成严峻挑战。 举一个最典型、最紧迫的例子。众所周知,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尤其是最近连续遭遇七年(1999~2005年)干旱,年均降雨量仅为449毫米,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6%,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应对严峻的水短缺形势?一是开源,一是节流。事实上,北京地区的水资源已过度开发,在南水北调的水到来以前,已经没有新的水资源可以开发。虽然在山西、河北两省的支持下,自2003年起连续3次实施多座水库联合调度向北京市集中输水2.64亿立方米,但这仍非长久之计。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北京市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 一个水龙头关不紧,一个月能流掉1~6立方米水;一个马桶漏水,一个月要流掉3~25立方米水。如果全市的水龙头和马桶都这样,一年就会造成上亿吨自来水白白流失。不光是北京如此,全国亦是如此。只有全国人民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共同应对水短缺危机。 ……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07年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