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人们对于自身的起源的研究就不曾间断过。近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学术界对于人类起源与演化过程已经构建了一个粗略的轮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兴起加速了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但化石仍然是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最直接的证据。
人类怎样起源,又是如何演化的?这是人们经常问到的问题。估计在史前时期,人类就思考这样的问题,以至于有史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古文明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都把人置于一种特殊的位置上。只是到了近代以后,人类对动物及自身的解剖结构有了认识,按照动物身体相似情况建立了动物分类系统。由于人和猿猴类的许多相似,人被归入了灵长目一类。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动物和植物不断变化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论学说,把人与自然进化联系到一起。赫胥黎在1863年出版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引用了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人与猿类的亲源关系,第一次正式提出人猿同祖的理论。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指出人类和现生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已灭绝的古猿进化来的。达尔文认为,由于现生的三种大型类人猿(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有两种生活在非洲,因而非洲过去很可能生存有与它们密切相关的灭绝的猿类,我们的早期祖先可能起源于非洲。但当达尔文提出这些观点的时候,在世界任何地方还没有发现早期的人类化石,他的结论完全是根据理论推测的。至于起源于何时,人类出现后都经历了哪些阶段,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在当时还都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