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烧灼心肌,根治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对于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有一种治疗方法是烧灼特定部位的心肌。通过外周血管将导管置入心内,然后利用导管释放高频电流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从而阻断引发心律失常的传导途径。
翻译/曹曼
正常心脏分四个部分。"右心房"和"左心房"是接受从身体各部分回流血液的地方,"右心室"和"左心室"是向身体各部分输送血液的地方。心脏的肌肉(心肌)可以强力收缩,这样就可以将血液从心脏中输出。
为了协调控制心脏各部位的心肌收缩,心脏需要发出一些电信号。该信号由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窦房结"发出,然后向整个心脏传递。
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奏是规律的,一分钟在60~100次之间。但是,如果使心肌收缩的一系列机制出现了某些异常的话,心跳的节律就可能不再稳定,比如变快、变慢或不规则等。这就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有时会引发脑梗死
有一种心律失常叫做"心室颤动"(即"室颤")。室颤时,由于心室的肌肉纤维呈现为快速而无序的颤动,使得心室原本有序的激动和舒缩节律消失。这意味着心脏停搏,血液因而无法被输送到全身。室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属于最严重的心脏意外,在医院外发生室颤或室扑(即"心室扑动",为另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时,病人的死亡率高达70%。治疗室颤,常用一种可以给心脏以电流刺激的"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术,将一种能够监测心室电信号、并适时予以干预以恢复正常心律的除颤器植入体内,即"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对于心脏性猝死(SCD,室颤为其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而言,这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
室颤是致命的,但"房颤"(心房颤动)之类的心律不齐,危险性却没有那么高。房颤时,心房以每分钟350~600次的频率颤动,异常电信号不规律地传导到心室,造成心室心律紊乱。在房颤发作时,有时也会伴有心悸或休克,不过也有约1/4~1/3的患者没有什么症状。
虽说并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致命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小看房颤。令人意外的是,它会提高"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的风险。
如果患有房颤,心房内的一部分血液淤积,于是心房内的"血栓形成"(血凝块)几率就会增多。如果心房内血栓脱落并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管就容易堵塞,由此可能引发致命的脑梗死或心肌梗死。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得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倍。
我国的房颤患者约有上千万人,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造成房颤的主要原因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心包炎和心功能衰竭等。还有部分房颤病因不明,即"特发性房颤"。
利用高频电流灼烧心肌
对于房颤的治疗,以前主要是利用药物控制症状。但在1990年以后,医学界逐渐开始引入一种叫做"射频消融术"的新型手术,根治房颤也不再是梦想。
进行手术时,先要从大腿根部的血管置入一根叫做"导管"的细管子,将它的头部一直推进到心脏内,然后在导管顶端施以高频电流灼烧部分心肌。导管有两种,一种用于释放电流,实施灼烧;一种用于记录心肌的电信号,以此来检测心脏状况。
消融哪里,要根据X射线透视或由导管监测的心电图来决定。将消融用的导管顶端按到要治疗的部位,然后施加高频电流,并持续40~60秒,该处心肌的温度会上升到50~60℃,灼烧深度达到3~5毫米。此外,为了防止手术造成血栓形成,患者术前需要服用防止血液凝固的药物(抗凝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