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技术

技术

发布时间:2014-05-07

张之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化蝶》场景


谷歌眼镜

信息可视化是计算机科学的新兴分支之一,主要利用图形图像技术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可视化表示,以增强用户对数据更深层次的认知。从事信息可视化研究的张之益研究员,为虚拟世界带来更多"真实"。
记者/闫 凯
张之益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国家广电总局"2008年度国产动画电影创新人才";第十九届 "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曾执导或制片3部华表奖最佳动画长片奖获奖影片;主要研究领域为视觉工业体系下的影像技术研发与内容创作,并致力于推动视觉工业技术体系的成果转化与产业拓展。
将信息可视化
科学世界:"信息可视化"这个词听起来很高深,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领域吧。
张之益:摄影术的发展和电影技艺的普及,使得人类自身及其认知和行为信息可以以图像(包括影像)的视觉形式被保存和再现,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种信息的可视化。上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预言了"世界图像时代"的来临。如今,互联网和手机上的摄像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信息可视化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而信息可视化发展的前景必将使"世界越来越被把握为图像"。
现代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为信息可视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壤。这个时代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信息技术的绝对普及。信息技术的背后就是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技术,比如图形图像技术(CG)走向成熟。另一个是依托于互联网的信息传输的渠道结构。现在的互联网只是起着数据的传输和在终端的显示作用。当数据传输无障碍的时候,接下来,人们就要考虑信息表达的问题了,也就是信息可视化。
科学世界:信息可视化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呢?
张之益:一切信息都可以可视化。比如音乐、历史、自然环境重建、教育、医疗、工业生产,都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表达。连核聚变的过程都可以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来模拟。美国的军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应用可视化仿真技术进行战斗和训练模拟,诞生了"虚拟战争"。CG技术最早就是从军工技术转过来的。将信息可视化(影像化),对社会发展变革具有多方位的影响。目前,建筑设计领域是实现信息可视化特别明显的例子。还有飞机、汽车等工业生产,都已经用可视化的技术来进行设计和辅助制造。它们已经突破了传统上的设计概念,而是信息可视化设计。
科学世界:我们看的动漫和连环画也算将信息"可视化"了吗?
张之益: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日本动漫,但它们与信息可视化还不一样。
美国的迪斯尼公司为人类贡献了一种动画艺术形式。日本动漫第一次把文字信息图像化,使这门艺术具备了广泛的向社会服务的功能。漫画故事很直观,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欣赏方式。当人们看到动漫以后,语言和逻辑信息在人脑中的排列组合方式和最后的认知反馈,都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信息不一样。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平时接触到的多是文字信息;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他们是伴随着无所不在的影像信息长大的。这两类人的区别在对电脑的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体现。我们80年代前出生的人多数要经过专门的学习才会使用,而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几乎天生就会用,因为他们本身就具备这种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将文字信息、行为信息、过程信息、结构信息、功能信息等各类信息按照视觉思维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再现,这对于人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会产生内在的影响。
你所说的动漫、连环画,在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视为信息的"可视化",只是它们与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可视化",在技术语境、功能特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类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