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么是遥感?
1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尝试着从高空用相机拍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每当人类飞得更高,总不忘在新的高度用影像记录下地球的模样。1858年,法国人纳达尔(Nadar)驾驶气球在巴黎上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幅航空照片。50年后的1909年,美国的莱特(Wright)兄弟完成了首次驾驶载人动力飞机自由飞行后没几年,就带着一位摄影师飞上天,拍摄了第一卷从飞机上摄制的影像。再一个50年后的1960年,刚刚成立两年的美国宇航局(NASA)利用气象卫星TIROS-1拍摄了第一张地球的卫星照片。这些,其实就是最早的遥感。从第一张卫星遥感图片到现在,又是50多年过去了,遥感技术的现状如何?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的牛铮研究员介绍说:“遥感,就是从一定的距离外,在不发生接触的情况下对某个事物的信息进行记录、测量和分析。其实,当我们从一个地方走过,我们眼睛、鼻子和耳朵就一直通过看、闻和听不停地搜集着周围的各种信息,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做出分析判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非常灵敏而智能的遥感能力。本文所说的遥感技术,还要狭义一些,主要是指利用电磁波信号进行的遥感(例如前面所说的照相),而不包括味道和声音等。
遥感主要分为航天(以卫星为主)遥感和航空遥感。遥感卫星地面站就是用于接收卫星下传的遥感数据。
从卫星携带的传感器来看,20世纪60~70年代,对地观测卫星携带的传感器以光学相机为主,1970年后开始出现少量的多光谱传感器。80年代主要以测量大气温度、湿度和化学成分的传感器为主。90年代是全球卫星传感器快速发展的阶段,降水和云廓线、地球辐射能量、海色测量、高空间分辨率光学成像、成像雷达等新型传感器不断出现。进入21世纪后,传感器的类型更为多样化,一些新型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开始服务于空间对地观测,空间对地观测形成了以成像光谱技术、成像雷达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对地观测技术体系。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8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