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电动自行车可根据在斜坡等的行驶状况辅以合适的动力(使用电力辅助行驶)。而要实现这种恰当的辅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可产生动力的功能;其二则是对动力的强弱进行恰当控制的功能。
首先,要从产生动力的系统说起。与很多以电驱动的设备一样,新型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是由电池和电动机产生的。系统本身很简单,通过电力使电动机运转,然后再将这种运转通过齿轮传递到车轮。但是,要延长每次充电后的行驶距离,就需要加入各式各样的设计。
其中,使行驶距离成功实现大幅度提高的是,在下坡等情况下进行充电的模式,在这些不需要助行的场合,将电动机作为发电机使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接下来就要说到对动力的强弱进行控制的系统。助行的动力,取决于踩脚蹬的力度和行驶速度。踩脚蹬的力度,可通过安装在连接左右脚蹬的中轴里的“扭矩传感器”测量得到。速度,则可根据前轮“驱动组件”中的传感器检测出的车轮转数测得。这些信息被传送到脚蹬附近的“控制组件”后,“控制组件”便可根据这些信息决定动力的强弱。在上坡时,由于速度变缓,踩脚蹬的力度增加,可由此确定需要提供助行动力的大小。而在不需要助行的下坡或平地,行驶速度很快时,电动机就会转换成发电机模式。
在最新的车型中,通过将发电功能与大容量蓄电池结合使用,一次充电后的行驶距离可高达160公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