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健康

健康

发布时间:2014-03-17
行为学:想象出来的疾病把咳嗽、发烧当成非典型肺炎,把胸部的轻微病症想象为心肌梗塞。因为疑心将自己想象成一个病人并不是什么难以解释的古怪现象,它是因为人们难以解释身体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所造成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学会正确解读这些信息呢?撰文/Marco Bocola 编译/李晓群到了药店就大肆采购,对于药物的主要成份和副作用了如指掌,对于可能染上的疾病的症状烂熟于心。为什么一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人会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得了某种病,至少从他们的描述中看来如此呢?只要得了普通的感冒,就绘声绘色地将它描述成可怕的流感冒;只要是有一点肚子痛,就怀疑这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前兆,甚至是一种罕见的不为人知的病——这就是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简称疑病症(又名疾病臆想症)的症状。当然,并不是所有患此病的人都会达到上面所描述的那样严重的程度,然而,我们之中的很多人至少曾有一次担心过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据调查,疑病症患者的大军正在不断地膨胀。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非偶然的是,几个月前,意大利大区卫生署向公共医疗机构发出警告,指出为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浪费的钱财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意大利每年有1500万欧元都被用到了徒劳无益的治疗与康复上面。为了遏制这一现象,一些大区甚至考虑抬高一些轻微病症的救治门槛,开征"疑病症患者税"。而其他欧洲国家对这个问题则采取另一套方法,比如,丹麦最近向一家专业医疗机构拨款1400万欧元,用于治疗疑病症患者。在挪威卑尔根大学(Bergen University)就建立了第一个疑病症患者治疗中心,该中心由心理学家英瓦尔德•威廉森(Ingvard Wilhelmsen)负责协调。受朋友戏弄,被医生视为惹麻烦,还要受国家苛捐杂税的折磨——看来意大利疑病症患者的命运真是不济。然而,对待疾病过分的谨小慎微有可能演变成病态,以致于连主角本人也会弄假成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