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翻译/刘羽阳
当毫不防备地撞到胫骨的时候,或者感冒头痛的时候,恐怕谁都会这么想:“真想赶紧摆脱这种痛苦啊,要是没有疼痛该有多好!”但是,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了疼痛,会变成怎样?
当我们在跑步时崴到脚,感觉到疼痛,就不会再继续跑步,以减轻伤腿的负担。但是如果感觉不到疼痛,继续跑步的话,韧带和关节就会受伤。
实际上,存在一种叫做“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的疾病,患有这种病的患者,完全感受不到疼痛。这是因为在这种病患体内,传递痛觉和热感的神经不发达,无法将信号传递到脑中。所以无论是骨折还是食物中毒,他们都会因感觉不到疼痛而不去接受治疗。最坏的情况是会导致死亡。
对于疼痛的意义,专门研究疼痛机制的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小山奈津副教授作了如下解释:“疼痛,作为一种警告信号,在保护人体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小,人们就会通过摔倒或受伤时感受到的疼痛学会如何去避免危险。先天性无痛无汗症患者因为不能感受到疼痛,所以无法学习怎样避开危险。”
疼痛只存在于脑中。这么说来,疼痛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呢?当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时,会感觉到疼痛,随着对身体刺激程度的加强,痛感也会变得更强烈。
但是,如果用同样的力度敲打头部和手掌,我们会发现疼痛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由此可知,不能单纯从刺激强度的角度来解释疼痛。
疼痛的另一大特征是感情。疼痛必然伴随着不愉快的情感活动(冲动)。也就是说疼痛是“什么地方受到了很大的刺激”的感觉和“痛苦、不舒服”的情感冲动这两种要素结合的产物。
实际上,感觉和冲动传达到脑部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能够接受外部刺激的神经包围在人体表面。有能够传递碰到了什么东西的“触觉神经”,还有能够感受到冷热等温度变化的神经。传递疼痛信号的“痛觉神经”也是其中之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