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巴普洛夫与他的疯狗
巴普洛夫通过“训练狗流口水”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竟然轻而易举地通过某种看似毫无伤害的训练方法把狗“逼疯”!这项实验结果的推论着实让人瞠目结舌—严重的精神错乱也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巴普洛夫管这种实验创造的病症叫做“实验性神经官能症”。
他设置了两个情境:当圆形出现,就立即让狗看到鲜肉;如果是椭圆形,则没有肉出现。一开始,狗学习进展很顺利:正如巴普洛夫预期的一样,狗看到圆形流口水,看到椭圆形不流口水。但是,圆形和椭圆形本身就是相似的图形,于是巴普洛夫迸发出一个鬼主意:如果改变椭圆的外形,让其越来越接近圆形而无法区分时,狗该怎么办?在后续的实验中,当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之比为9∶8(扁率为1/9,接近圆形)时,巴普洛夫的狗突然尖叫起来,它四下扭动,用牙齿咬掉系在身上的仪器,甚至把连接动物室与观察室的管子也咬破了,而这种行为是这只温顺的狗从未有过的,并且以后只要一被牵到实验室,这条狗就狂吠不止。事实上,此前,它非常喜欢做实验,总是自己跳到实验台上。
根据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巴普洛夫得出如下的结论:在给予某种条件刺激使大脑皮层同时发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时,这两种过程的平衡便遭到破坏,至少在一定时间内,神经系统会陷于异常。能引发这种异常的条件刺激,有些条件过于复杂,有些变化过于急剧,使大脑皮层不能适应。
狗面对不知所措的情境时,大脑会“短路”直至发疯,人天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刺激,又会怎样呢?在人类精神病成因的研究中,环境压力和应激因素占很大比重: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或奖惩标准过于随意,儿童更容易形成双重人格、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小时候和长大所处环境差异巨大的人,会用已经“过期”的应对策略去对付新事物而遭受更多挫折;童年时期经历去人性化遭遇,精神分裂症发生率比其他时期更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