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爱驾车的乐趣,也享受着驾驶给你带来的方便;你害怕事故时的惨痛,也避免自己成为事故的主角。你自以为是个好司机,但是别人认为呢?专家告诉你,怎么清醒地认识驾驶座上的自己。
一天的喧嚣令人疲惫,你握着方向盘有些焦急地想回家,并排行驶的车辆把道路占得满满的。前面的道路开始变窄,你是猛踩油门向前多驶几米以争取一点时间,还是为慎重起见放慢速度?你通常马上就会做出反应。你并没有意识到,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里你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思考,但你思考的出发点并不是堵车的客观情况,而是主观地判断和你并排开车的人的想法。
提出上面这种观点的人是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利昂·詹姆斯(Leon James),他是美国研究“堵车心理学”的最主要的专家之一。这门地位已被公认的学科主要内容就是分析驾车者的行为和心理,判定他们行为中的危险因素,然后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交通法规和设置路标提供理论指导。
在美国,专家们已经向开车族敲响了警钟:每天在道路上不断涌现的过激行为,已经直接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飚升。统计数据表明,80%~90%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人为错误引起的,这些错误通常都源于毫不在乎,也不怕出事故。詹姆斯也指出男人面对女士驾驶时的心态:如果“对手”是位女士,尽管她开得很快也很稳,但“我”总确信她会让路,“我”可以用加速来暗示她“我”有优先的权利,她可能就会慢下来,“我”从而赢取了这场心理的竞赛。如果对手是一位驾着旧车的老人呢?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一位谨小慎微的人,然后就自以为他会停下来让我们过去。
然而,遗憾的是,这都是我们个人的想法,其他司机也都是用这样的评判标准来驾车。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所以,得到的相应推断可能会很不一致:那位老人可能以为你们正在犹豫不决,所以他加速行驶;那位女士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男士优先权”,也就自然不会给你让路—这样一来,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