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火的真面目
自古至今,有很多哲人、学者都在探寻火的真面目。据说在化学体系建立之前,火被看作是组成世界的主要“元素”之一。也就是说,人们认为火是一种“物体”。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公元前493~前433)以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就都认为,世间万物是由水、土、空气以及火四大元素构成的。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火并不是物体,而是一种现象,即“物质与氧气迅速反应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如果火以气体状态发生的话,那么就被称为火苗或火焰。
水既可以扑灭火,也是火的“成分”之一!
那么产生火焰的气体“成分”究竟是什么呢?虽然可能有些意外,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火焰大部分都含有水。说到水,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灭火”,所以很多人一听说火焰中含有水都会觉得很吃惊。当然了,存在于火焰中的往往不是液态的水,而是气态水,也就是水蒸气。
让我们想一下木头或纸的燃烧。木头或纸主要由纤维素等有机物构成,而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碳(C)、氢(H)、氧(O)、氮(N)等。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化学式写作(C6H10O5)n 。
燃烧有机物,也就是使其与氧气发生反应,最终分子中的碳元素会变为二氧化碳(CO2)或一氧化碳(CO),氢元素会变为水(H2O)。由于火的温度很高,所以水无法保持液态,会生成水蒸气。此外,燃烧有机物所残留的灰烬中,也含有原本有机物中所含有的钾、钙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燃烧木头或纸时会产生可燃性气体
那么燃烧木头或纸时产生的火焰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吗?实际上,火焰中还含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成分。
当木头或纸温度变高时,其中的纤维素等会被热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随后,该可燃性气体与氧结合发生反应,在高温下产生发光的火焰。厨房的煤气灶是直接将煤气点着,但是在燃烧固体的木头或纸时,会先产生可燃性气体,然后可燃性气体再被引燃。
这种可燃性气体实际上是木头或纸遇到高温被热分解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等。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6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