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环境

环境

发布时间:2004-07-07
树木并不是被动的、没有任何活动能力的生物。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和其同伴“交流”,它们也懂得如何在既定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关于这一点,专家们早已得出了一些确切的结论,深入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然而,就大多数人来说,植物的“动态反应”依旧是个陌生的话题。 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植物都有与生俱来的记忆。这就意味着,如果曾有一种害虫对它们的生存构成过威胁,那么,下次它们就会“认出”这种虫子,并且以释放少量电荷的形式表现出来。研究者将一个电表(电流测量仪)和一棵植物连接起来,观察发现,出现的虫子的种类不同,植物所发出的电流强度也不同。 丢车保帅还是通风报信 植物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从针叶树—松树、柏树、杉树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如果我们把这些树种在不适宜它们生长的土壤里,树叶的颜色会很快发生改变,整个树身会干枯、腐烂在土壤里,从而增加土地的酸性,这样,那里就会被逐渐改造得适合“居住”。 除此之外,植物之间也有自己的“沟通”方式,比如说,很多植物可以通过一些挥发性的气体来向其他植物散播求救信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首先发现:植物发送的求救信号里,包含一种挥发性化合物—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他们观察到,面对昆虫、菌类以及其他病原体的进攻,植物会变得非常“紧张”,同时会散发出这种化学信号。“当然,在‘蝗虫入侵’的情况下,也不是周围的植物就一定能接收到求救信号。”意大利那布勒斯大学农业系从事基因工程与植物纤维研究的专家埃德加多·菲利波内(Edgardo Filippone)提出:“如果受昆虫之害而遭殃的细胞群接收到危险信号,它可以决定是‘报警’还是‘自杀’。后者的目的是牺牲小我以使整棵植物保全性命,因为,如果被攻击的细胞群死去,就不会使其他部分受到感染。”而如果遭受攻击的植物发出报警信号,接收到这种信号的其他植物就开始产生一种病原菌相关蛋白(PR蛋白,Pathogen-Related protein)。“采取行动”的植物散发出的最明显的气体是乙烯,它能促进丹宁的产生,这是一种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的植物聚酚类物质,它的作用是使植物变得“难以下咽”。不利的一面则是乙烯的产生会使花朵很快枯萎、凋谢。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植物都能够通过气体分子来交流信息,那么,发射信号最强的当属樱桃树、李树和矮牵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