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2015年7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个研究团队分别宣布发现了一种新奇的粒子—外尔费米子。
量子力学中,粒子被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两种。传递力的几种基本粒子,例如光子、胶子,包括2012年发现的希格斯粒子,就属于玻色子;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夸克、电子等,以及复合粒子如质子、中子等,则是费米子。1929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外尔(Hermann Weyl)提出,当质量为零时,狄拉克方程描述的是一对具有相反手性的新粒子,这种粒子就被称为外尔费米子。以电子为例,电子可以看成是一个个旋转的小陀螺,在真空中,电子"左旋"和"右旋"的概率相等。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某种特殊的晶体结构中),电子只能处于其中的某一种自旋状态,即具有手性,那么它就是外尔费米子。但是八十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没有观测到这种粒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