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14-07-22



赌博有风险投资需理性
不少人沉溺于赌博,但这可不光是他们"没志气"、"太贪心"那么简单。
撰文/赵燕枫
要问这个夏天什么最"热",大概很多人都会说"世界杯"。的确,4年一度的赛事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街谈巷议全是足球,观看自己喜爱的球队攻城拔寨更是一件赏心乐事。不少人都喜欢在赛前打个赌,或者买点足球彩票,不图一夜暴富,只求找点乐子。这些行为只要不超出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不违法、不犯罪、不"习惯成自然",倒也无可厚非。
但是,有人可不是这样的赌法。他们根据各大赌博公司开出的盘口押下重注,期望着一夜暴富。而且不光是世界杯,欧洲杯、各国联赛,甚至跟足球无关的名目,也一样能够押注开赌。更有甚者,有些人不是赌一场就行,而是赌上了瘾,想戒都戒不掉。至于长时间地无节制赌博而弄得家破人亡的例子,媒体已经报道过很多次了。
在大家看来,这些人之所以沉溺于赌博,就是因为"过于贪婪",总想获取不义之财,由于欲壑难填,所以嗜赌如命。
应该说,这些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近来的研究表明,沉溺于赌博的成因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比如说,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身无长技、令人厌恶的赌棍们,其实可能是应该受到社会关爱的病人呢?
"病理性赌博"真的是一种病
赌博行为其实并不简单,它也不全是由经济因素驱动的。在学术界,将明知有害、也想停止,但最终仍然持续进行赌博的行为,称为"问题赌博"(problem gambling)。美国精神医学会(APA)则更进一步,将较严重的问题赌博定义为"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认为它属于"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多数学者同意这种分类法。不过,由于病理性赌博与药物成瘾的很多行为非常相似,所以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5》(DSM 5.0)中,它仍被视为一种成瘾性疾病,对此也有一些学者予以支持。还有学者认为,病理性赌博是一种"强迫障碍"。
不管是冲动控制障碍、成瘾性疾病还是强迫障碍,都在提示我们:这种没完没了的赌博行为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它真的是一种病— 一种精神疾病。
冒险、冲动、过分自信
既然是病,它一定有着自己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患者(在本文中也就是病理性赌博者,以下简称为"赌徒")往往表现出冒险、冲动和过分自信这3种特征。
"冒险"是很常见的特征。赌徒常常低估潜在风险,导致自己最终蒙受更大损失;同时,更偏爱即时利益而忽视长远损失。这些特点与常人明显不同,而且已经被IGT("艾奥瓦赌博任务",是精神心理医学中的一种实验名称,下同)等实验所证实。
"冲动",则是病理性赌博的又一个特征。赌徒整体人格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做事无计划、倾向于做出快速的反应。与成瘾人群近似,赌徒的决策行为冲动并且非常刻板,输了之后会再次下注,下注速度甚至比赢钱后的下注速度还快,而且往往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在"GO/NO-GO任务"中,赌徒因无法抑制自己的行为而比常人犯了更多错误;在"信号停止任务"中,也需要比常人更长的时间才能抑制住自己的冲动反应。
至于"过分自信",更是常在赌徒身上体现出来。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甚至认为自己能控制赌局,最终一定大胜,为此宁愿押上重注。在进行实验时,有的赌徒在实验结束后仍未搞懂完成任务的规律,却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控了赌局。
心理的相应变化
与此同时,赌徒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体现为"奖惩不敏感"、"对赌局的强烈控制感"、"无法根据外部反馈及时调整行为"和"冲动、寻求刺激,但自律和审慎性较弱"等。
其中,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赌博赌的是钱,但对赌徒来说,对赢钱(也就是奖赏)的敏感性其实是非常低的。换言之,他们赌来赌去,赢了钱也居然没什么兴奋感!更要命的是,赌徒对输钱(也就是惩罚)的敏感度虽然高于对奖赏的敏感度,但仍然明显低于常人。这就是说,他对输钱也不敏感!结果,赌徒无论输钱赢钱,都没有什么强烈的兴奋感,这往往需要加大奖励金额和延长赌博时间才能获得些许补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