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14-03-26
沥青在室温(25℃)下是固体,高温加热时变为液体,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毋庸置疑的常识。然而,世界上有一部分科学家正在用实验证明,沥青在室温下也是流体,只是速度十分缓慢而已。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沥青滴落实验始于1927年,由物理学家托马斯·帕内尔(Thomas Parnell)设立,当时已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耗时最长的研究。在过去的86年间,该实验共产生了8滴沥青滴,但是一直没有记录。2000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因为摄像机出现故障,错过了沥青滴下液滴的画面。目前,第9滴已经基本形成,即将落下。
沥青滴落实验前,需要把沥青样品加热,然后倒入一个密封的玻璃漏斗中。热的沥青将有充分的时间来沉淀和凝固,然后去掉漏斗的密封阀杆,静候滴落。一滴沥青的液滴需要7~13年才能形成,滴落的过程却只有0.1秒。
无独有偶,爱尔兰都柏林的沥青滴落实验于1944年在圣三一学院设立。由于做这个实验需要等待的时间太久了,多年来,开始做这项实验的科学家已经被人忘记,实验装置也落满灰尘,无人问津。去年4月,圣三一学院的物理学家又开始监控这个实验,并在实验装置前安装了一个网络摄像头。
今年7月11日下午5时左右,物理学家沙恩·伯金(Shane Bergin)及其同事拍摄到一滴沥青液滴的滴落过程。这也是实验开展69年后,全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室研究之一终于获得进展。圣三一学院的研究小组通过监视这滴沥青液滴的演化过程,估计了这种沥青的黏性。结果显示,它比蜂蜜黏稠约200万倍,或者比水黏稠200亿倍。至于液滴的形成速度,主要取决于沥青的确切成分,以及温度和震动等环境条件。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9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