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拂去岁月的尘埃一个古罗马战士买一件披风要花多少钱?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买卖又是怎样进行的?这些对研究古代文化颇有价值的信息都记载在一些古代的木板、蜡板和泥板上,但它们已经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辨认了。在最新技术的帮助下,考古学家现在终于看清了它们的真面目。撰文/ Cristina Valsecchi 编译/龚建和沃尔特•博迪内(Walter Bodine)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楔形文字专家。一天,她在研究一块古老的泥板时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这是一份担保书!"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一块已被岁月磨损的泥板,它的表面上刻着几行多角的符号。这是一件4000年前的古代文书,在今天看来,它是反映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生活和习俗的珍贵文物。但是要读懂这些已被残缺不全的文字又谈何容易。多年来,博迪内用肉眼潜心研究耶鲁大学巴比伦文物收藏馆(Yale Babylonian Collection)保存的几千件文物,费力地进行翻译,常常被这些乱七八糟的符号弄得一筹莫展。但情况终于有了转机:在2000年夏天,博迪内结识了一位专门从事数字图像处理的工程师汤姆•马尔茨奔德(Tom Malzbender)。在他们两人的合作之下,一种革命性的工具诞生了。通过它的帮助,博迪内最终扫平了解读古文字道路上的障碍。博迪内说:"马尔茨奔德使我在几分钟内读懂了过去6年来一直困扰我的这块泥板。这是一份在公元前3100年书写的合同:苏美尔商人乌尔•宁加尔(Ur Ningal)出卖了一群奴隶,他买主保证,如果这些奴隶达不到要求,他可以悉数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