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13-09-30
由渤海大学韩刚副教授、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傅晓平副研究员、国家兰科中心刘仲健教授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员组成的团队在刚刚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报道称,他们在辽西早白垩世的义县组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被子植物—黄半吉沟白氏果。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在现代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兴衰密切相关,因而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难解的植物学谜团。为了解决这个植物学难题,10余年来科学家先后在辽宁朝阳地区的义县组地层中发现了梁氏朝阳序、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始花古果、十字中华果、迪拉丽花、瓶状辽宁果等被子植物化石。
黄半吉沟白氏果和梁氏朝阳序、辽宁古果、迪拉丽花、瓶状辽宁果都是在辽西北票地区黄半吉沟发现的。黄半吉沟白氏果的多个果实连接在一起,每个果实具有一个宿存花柱,果实中有一个种子,符合人们对于被子植物的定义。化石的产出地层在地质学上称为义县组,时代上属于早白垩世,形成于1.25亿年前。
目前在义县组出产的被子植物化石已经有不少属种,而且大部分在形态上各不相同。这些出产于黄半吉沟同一地点的5种形态各异的被子植物化石向人们暗示,它们在义县组的涌现应当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早白垩世不会是被子植物起源的时代,被子植物的历史应当更长。因此,新化石的发现不但没有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相反,它只是把被子植物的起源推向更神秘、更古老的时代。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10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