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你听说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或者宇宙背景辐射)吗?本刊曾经多次出现这个词,它是宇宙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本刊2012年第11期和2013年第1期特别策划中介绍的“暗物质”与“暗能量”,就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有着很深的联系。虽然看不见,但它们仍是宇宙中的“主要成分”。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指向宇宙中各个方向射出的光。虽说是光,却不是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可见光”,而是一种比可见光波长要长的电磁波,属于“微波”,因此得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简明起见,人们往往省略掉“微波”二字,直接称为“宇宙背景辐射”。
没有宇宙背景辐射,现代宇宙学则无从谈起
在有关宇宙的文章中,宇宙背景辐射都是“重要角色”,因为5个方面的问题都与它有关。
第一,宇宙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的证据。大爆炸是宇宙初期的剧烈爆发状态。宇宙背景辐射就是这个初期的大爆炸的辐射传播到了今天的形态,正所谓“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第二,宇宙背景辐射提供了宇宙暴胀的间接证据。暴胀发生在大爆炸之前,是宇宙空间急速膨胀的阶段。
第三,可以通过宇宙背景辐射推断宇宙中的“组分”。宇宙中通常存在的物质(比如原子等)只占到全体的4.9%,剩下是尚不了解的东西,被称为暗物质和暗能量。
第四,从宇宙背景辐射中可以分析出宇宙的年龄。现在已知,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38.2亿岁。
第五,研究宇宙背景辐射还能够知道宇宙的构造。这里所说的构造,是指宇宙的几何性质。宇宙空间是非常接近于“平坦”的。
研究宇宙背景辐射,不只是对上述几个重要的方面有帮助,在现代宇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结合上述5个方面,详细地介绍现代宇宙学中的重要的角色—宇宙背景辐射。
首先解释大爆炸和宇宙背景辐射的关系。
通过观测我们已经知道,宇宙正处于不断的膨胀中。也就是说,过去的宇宙一定比现在的宇宙要小。如果按时间倒推的话,宇宙就会逐渐变小,与此同时,宇宙中的物质的密度会不断地增大。也就是说,在宇宙的初始阶段,物质是被紧紧地压缩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的。也可以认为,在宇宙的初始阶段,它的温度一定非常高。
美国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在1948年提出了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就是从这种高温、高密的炙热状态开始的,随后引起大爆发现象并不断膨胀。今天,几乎所有学者都相信这个理论,它也为一般公众所广泛了解。但在当时,认为“宇宙是从剧烈的爆发中产生的”这一想法,还不能被人们顺利地接受。
大爆炸理论有一个预言,即今天的宇宙中应该充满着5K(对应的温度)的光,这就是大爆炸的遗迹。这个光就是宇宙背景辐射。顺便说一下,K是“绝对温度”的单位,0K对应着-273℃(更精确地说是-273.15℃),5K就是-268℃。
光与温度的关系
光与温度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物体会发出与其温度相对应的光。比如说,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它发出的光就分布在可见光波段,而木炭燃烧时温度较低,发出的则是红色的光。人类看不见自己发出的光,但实际上在身体对应的温度上(约36℃)也会发出一种光,它不在可见光波段,被称为红外线。很多人都知道用红外线相机可以看到人的身体。
也就是说,物体会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其发光特征。反之,如果了解物体的发光特征,也就知道了物体的温度。
这里所说的“光的特征”,是指在不同的波长上光的强度(光谱)。一般来说,物体发出的光并不是单一波长的,而是很多波长的光的叠加。所谓特征,是指当物体的温度变高的时候,它所发出的光的最强波段,会向着更短波长的方向移动。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的时候,所发出的光的最强波段就会向着更长波长的方向移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