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核能是安全的吗?
此次核电站的严重事故都会产生哪些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分别会在多大剂量、多长时间内对人体产生影响?
福岛核电站严重事故排放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放射性惰性气体氙133、碘131、铯137和铯134等。其中惰性气体排放量大,但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剂量相对较小。在短期内对人体产生影响剂量较大的是碘131,从长期来看应该是铯137。我国现在已经测量到了福岛核电站产生的碘131和放射性铯。碘131的浓度,产生的剂量均低于天然辐射本底的十万分之一,检测到的铯137的剂量比碘131还要低。碘131因为放射期比较短,只是在短期起作用,铯137半衰期较长,但是其剂量非常微弱,因此,总的来说对人体不可能产生有害影响。有的报道说此次核电站事故还检测到放射性核素钚239,但实际上,现在很难确认福岛核电站排出的钚239量有多大,因为原来的核试验期间也产生了钚,很难说检测到的钚是福岛核电站泄漏的。另外,钚本身是很难挥发的,所以它不可能成为福岛核电站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
有媒体报道说,日本东京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量短时间达到了标准值的20倍,为什么说只是“短时间”达到20倍?
首先要说明一点,这个报道本身是有误的,应该说“日本东京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量短时间高于本底20倍,并不是高于标准20倍”。之所以是“短时间”,这跟风向有关,随着风向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放射性物质的浓度是会被稀释的。
这里我想多说几句,其实不同地方的辐射本底是变化的。在我国,以省市为单位来比较的话,北京地区的辐射本底是最低的,约为二点几个毫希沃特。深圳、珠海、香港比北京要高百分之几十,广东阳江地区本底有六点几毫希沃特。而一般的核电站对辐射本底的附加剂量是很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其实,在生活中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身边的建筑材料辐射,因为室内的氡对人产生的辐射剂量是较高的,选用不恰当的建筑材料,由此产生的氡剂量,很可能远远超过1毫希沃特,甚至更高。
另外,此次日本福岛核电站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对海啸估计得不够,我们应该从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改善核电的安全性,相信此次事件也会推进核电整体(设计建设)的安全性,使核能朝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此次事件“泄露源”未确认,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对我国环境和居民健康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我国广东阳江地区辐射量比生活在核电厂周围所受的辐射量还大么?一座百万级核电厂周围居民一年接受的辐射量是多少?
广东阳江属于高辐射本底地区,这里不是讲阳江整个地区,而是在阳江里面有一个区域,这里生活着大约6万人,在这个小区域里面,人们所受的辐射剂量大概是六点几个毫希沃特。而在核电站周围生活的居民,一年所受的除天然辐射本底之外的附加的辐射剂量是10个微希沃特(0.01毫希沃特),所以说这个剂量比起天然本底辐射的程度是微不足道的。此外,根据对广东阳江高本底地区近30年的调查,居民的癌症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地区,这里的对照地区是指本底辐射为二点几个毫希沃特的地区。这说明在这样的高辐射本底地区,辐射剂量高那么多,人的健康都没有问题,那么核电站周围就更不会有问题了。
一座核电站在建设初期都要考虑哪些因素?上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刚开始利用核能发电的时候,是不是对核电站的退役并没有太多关注?
核电站在建设初期,对周围的地震、海啸、洪水等因素都是要考虑的,而且都有明确的标准,都要经过专门的国家相关机构严格审查。不仅仅是这些自然条件,对周围人口的密度,也是要考虑的。人类在建设核电站初期,对核电站的退役问题考虑得相对少一些,但是对现在建的核电站的退役问题都有专门的考虑。
在退役的核电站中,一般情况下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再利用的,需要处置的主要是乏燃料和一些污染严重的废物,对这些核废料处置后,安全的放置到相应的废物处置场。一般中低放射性废物就处置在浅地层的废物处置场,高放射性废物应该处置到深地层的废物处置场。核电站的退役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国际上有的核电站已经完成退役,最初占用的土地已经完全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放射性物质是怎么污染植物的?日本近海已经检测到海水放射性元素超标,这些放射性元素会不会随着食物链传递,最后都富集到人体内?
放射性核素会通过大气环流沉降在水中或土壤中,被植物吸附或吸收。如果沉降地区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很高,植物吸附了较高的放射性核素,就不能食用了。海洋中的鱼类也会受到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同时也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被浓缩到更高一级的鱼类中,而人们如果食用了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很高的海产品,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辐射剂量。
最近我国许多城市的居民在抢购食盐,有人认为我国的近海可能并遭受污染会危及海盐的安全性。会发生这种情况吗?
抢盐风波已经过去,目前已经平息了。主要是我国沿海根本没有受到福岛核电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况且,食盐根本不能预防放射性。我们就此来看看碘131,它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衰变时间太短,半衰期只有8天(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减少到原有值一半所经历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发出的剂量较大。放射性碘聚集在甲状腺,它的辐射会诱发甲状腺肿瘤。人吃了无放射性的碘,甲状腺饱和了,有足够的无害碘供给,就不会吸收更多的碘。而且在受污染的地区,人们只需服用几星期的碘片,因为大部分放射性碘都将在此间衰变、消失。有人误以为碘片还能抵御其他的放射性核素,其实不能。
放射性元素一旦到达人体内,可以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么?
放射性核素被人食入后,会通过人体的新陈代谢而排出,当然每个核素的排出时间不一,这同该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关。至于辐射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有多大,这要看受到多大的辐射剂量照射,一般小剂量不会造成影响。实际上我们人类天天都会受到天然放射性本底的照射。在正常放射性本底地区,人们所受的辐射剂量为一年2.4毫希沃特。
辐射有累积效应吗?人体受到辐射后有没有自愈能力?
辐射有累积效应,在一天时间和在一年时间受到同样量的辐射剂量,其生物效应是完全不同的。而有些放射性生物学实验已经说明,由于细胞的机体对辐射引起的损伤具有足够的修复功能,故低剂量的辐射不会出现损伤效应。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对于因工作需要必须接受放射性辐射时,提出了辐射防护三原则,非常重要。一是正当性原则:任何改变照射情况的决定都应当是利大于弊;二是防护最优化原则: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后,遭受照射的可能性、受照射人员数量,以及个人所受剂量大小,均需控制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三是剂量限值应用的原则:除患者的医疗照射之外,任何个人受到来自监管源的计划照射的剂量之和,不应超过委员会确定的相应限值。我们每次做一次CT的辐射剂量为5~15毫希沃特。一次坐10个小时的飞机,相当于接受0.03毫希沃特的辐射剂量。每天抽一包烟,一年受到的辐射剂量为0.5~1毫希沃特,因为烟草中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钋210。
人体一次受到多大辐射剂量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辐射剂量小于100毫希沃特,无任何影响;辐射剂量100~250毫希沃特,观察不到临床变化;辐射剂量250~500毫希沃特,可引起血液变化,但无严重伤害;辐射剂量500~1000毫希沃特,血液有变化,对人体有一定伤害;辐射剂量1000~2000毫希沃特,可能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但可以治愈;辐射剂量2000~4000毫希沃特,在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是中度急性放射病;辐射剂量4000~5000毫希沃特,重度急性放射病,死亡率50%;辐射剂量大于6000毫希沃特,极重度急性放射病,全部死亡。
辐射诱发癌症的危险有多大?
至于辐射诱发癌症的危险,对高剂量和剂量率而言,照射剂量与癌症危险之间呈线性关系。但通常情况下人所受到的辐射照射多数是长时间的低剂量照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辐射是如何诱发癌症的。人从小到大,细胞在不停的分裂,形成新的细胞。当成年以后,DNA中的一系列特殊基因会告诉细胞停止分裂,只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需要愈合伤口的时候,细胞会再分裂。一旦这个过程结束,DNA会再次站出来让细胞停止分裂。那么,如果高剂量的辐射破坏了你的这一系列特殊调节基因,细胞就会开始分裂、增长。这种指数式的多余细胞的暴涨,就是癌。
依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PR)给出的辐射诱发致死性癌症标称危险因子是5.0×10-2/希沃特,即一个人群接受的平均剂量是1希沃特时,每100个人中可能有5个人诱发癌症。如果这个平均剂量是1毫希沃特,那么每10万人中可能有5人诱发癌症。但这个标称的危险因子是从辐射防护的要求出发的,这种预测是根据某些受照群体,如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得出的结果推算的。这种危险预测与人种、生活方式等等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生活中常见的辐射
日常生活中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主要来源于什么?
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放射性照射,主要包括天然放射性照射和人工放射性照射,其中天然放射性照射来源于3个方面:第一是宇宙射线,包括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前者是直接来自宇宙空间的质子和重带电粒子,后者则是初级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与空气作用后产生的中子、质子、p介子和K介子等;第二是土壤、岩石以及建筑物中等存在的放射性元素;第三是人体内的放射性,包括钾40以及通过呼吸和饮食进入人体内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目前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的人工放射性照射,主要来源于20世纪50~80年代(主要是1962年以前)的大气层核试验;核电及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也向环境释放了一定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但数量极少;此外就是工业、农业、医学和教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电视、电脑等这些常用的设备产生的辐射主要是什么?会危害健康吗?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有关机构对此作过调查。检测对象包括国产和进口的各种型号的计算机终端(多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生产)200余台,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共30多种。检测结果表明,从这两类视屏泄漏出来的X射线是低能X射线。由于视屏吸收了大部分X射线,尚可穿透的X射线对人体产生的辐射剂量极低,人们无需担心看电视或用使用计算机会使身体受到辐射伤害。
建筑物的墙体里也含有放射性物质么?建筑材料辐射剂量有多大?主要属于哪一类?
主要是放射性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氡列为19种致癌物质之一,研究成果也已经表明,氡吸入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肺癌因素。氡是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故也称氡气),无色无嗅,可溶于水。氡有很多放射性同位素,都是天然放射性衰变系(指天然放射性核素衰变系列,每一种母体放射性衰变为下一个子体放射性核素,继续下去,直到形成一种稳定性核素)的中间产物。其中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是氡222(半衰期3.84天),这也是最常见的。
氡222的放射性子体均属固态放射性核素,能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人吸入后,容易被呼吸道截留而诱发癌症。氡220是氡的另一个同位素,半衰期是55秒。由于氡220是钍222的衰变产物,也把它称为钍射气。氡无所不在,而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室内的氡,它们可能来自地基下的土壤,也可能来自各种建筑材料,或者来自空气或水。一般地下室、窑洞或者土坯房子的氡气浓度较高,通风不好也会导致氡气积累而使浓度升高。
拍一次X光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大致有多少?这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做一次X光胸片,接受的辐射剂量为0.03毫希沃特。X光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它携带的能量比普通的光高25000倍。可以轻易地穿透水和碳,就像可见光穿过玻璃一样,但它们会很快被重元素(如钙和铅)等阻挡。X光照片其实就是牙或骨头投射在胶片上的影像图。由于钙缺失的地方有更多X光通过,因而胶片呈现出的颜色较暗,医生可以据此来判断患者的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最近,媒体常常提到坐飞机也会受到辐射,这是怎样产生的?通常的剂量有多少?
因为宇宙辐射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尤其在海拔2000米以上,所以坐飞机会受到辐射。
现代商务飞机的最佳飞行高度是13000米左右。根据调查,在10000米和12000两个高度上有效剂量率分别为每小时0.005毫希沃特和0.008毫希沃特。少数的超音速飞机和巡航高度在15000米以上的,有效剂量率一般在每小时0.01毫希沃特左右,最大值约为每小时0.04毫希沃特。1988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曾假定空勤人员典型的年飞行时间为800小时,估计年平均剂量3毫希沃特。
在通常情况下,短飞航线一般不超过8000米。那么无论高纬还是低纬地区,每年飞行1000小时的空勤人员所受的宇宙射线辐射剂量不会超过1毫希沃特,相当于公众年剂量限值水平。对商务飞行的旅客而言,所接受的有效剂量率是平均每小时0.003微希沃特。
(部分内容参考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核与辐射防护手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