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07-09-26
光是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一个正常的婴儿从呱呱落地开始,最先感知并好奇的,应该是由光所照亮的新奇世界。人类离不开光明,所以在神话里上帝最先创造的是光;人们崇拜光,所以太阳有时也就成了领袖的象征。“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句古老的谚语,也是朴实的科学真理。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感知光的存在,沐浴在光明下,摄取因光而生的营养,享受因光而有的美丽。 尽管两千多年前墨子在《墨经》中对光作了最早的描述,但直到17世纪从欧洲开始,人类对光才有了系统的认识。进入20世纪,随着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现代物理学大厦的建立,人们开始从微观角度研究光的本质和新的现象,如光子、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爱因斯坦不仅因为发现光电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奖,而且提出了光的自发辐射、受激辐射等概念。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受激辐射光源,即激光器研制成功,从此人类对光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真正意义上从微观本质上去控制光、操纵光。 激光与普通光不同,具有优良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所以激光具有远高于普通光的强度。但另一方面,激光与普通光一样,是一种电磁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人们研究光、认识光,并进而操纵光,本质上是研究并控制光的频率、振幅、脉宽及相位等物理量。控制光的频率,通过激光可调谐技术等,目前已经覆盖了从深紫外激光、可见光激光、近红外激光到中远红外的许多频段。控制光的振幅(也就是激光的强度)在更多的时候,主要表现是提高激光的强度。目前通过直接的能量放大技术已能得到几十万焦耳的激光,这样高能量的激光最直接的应用之一就是驱动热核聚变反应,也叫惯性约束核聚变,从而形成可控制的“氢弹”,作为清洁能源而造福人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少大国正在建设着能量百万焦耳的激光装置。脉宽是衡量激光持续时间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目前利用先进的锁模技术,笔者领导的研究组已能从自己研制的激光振荡器中直接产生仅数个“飞秒”脉宽的极短脉冲。所谓1飞秒是指一千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量,在这样短的时间尺度下,激光所传输的距离仅有数百纳米或几个微米而已。我们知道,可见光的波长处于400~760纳米的范围,因此这样的激光相当于只振荡几个周期的电磁波,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光的本质又一次提出了新的课题。 ……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07年9月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