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就得服药,但你是否知道服药也有讲究?现在,一些疗效可靠的处方药逐渐被改成非处方药,这样,正确的服药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介绍同时服用几种药和在服药时吃食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天气变冷,患感冒的人就多了起来。有的直接去药店买药,有的去医院看病,总之,服用药品的人增加了。那么,你是否知道怎样服药?你是否知道有些药品与有些食物一起吃下会降低药效,或者会使药性倍增,结果会对身体带来危害呢?
例如有一位先生,我们就称他A君吧。他发高烧,头痛得厉害,于是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出他受到细菌感染,并为他开了抗生素。抗生素具有抑制体内细菌活动的作用。回到家中,A君准备服药。A君肠胃一直不好,他想,吃药肯定对胃不好,于是找出以前从药店买的治疗胃病的药,连同刚从医院取回的抗生素一起服下。几天下来,A君的头痛依然如故,高烧也不见消退。他感到奇怪,再次到医院就诊,想问个究竟。医生告诉他,如果与胃药一起服用,抗生素就会失去效用(原因见后)。
药物怎样发挥药效?
为了明白为什么有些药不能混合服用,首先必须知道药物在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口服药品时,药物被胃和肠吸收,由血液先运送至肝脏。在肝脏内,一部分被分解,剩下没有被分解的部分(要分解后才起作用的药也有,但是很少)则经由心脏,再被运送至全身。
接下来,比如说,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活动,作用于细胞所产生的酶等蛋白质,或者刺激或者阻碍这些酶蛋白发挥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残留在血液中的药物成分,不久被肝分解,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医生开给病人的服药量,考虑到了胃肠吸收的数量、在进入血液前被肝脏分解的数量,还考虑了药物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挥作用,这些都是经过精确的计算才确定下来的。因此,药品在服用之后到发挥作用的这个过程中若遇到什么“意外”,那么,药品本来的作用就难免变样。
口服药,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必须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使用的“处方药”,另一类是不需要处方就可以直接在药店购得的“非处方药”。
处方药的特点是,比起非处方药来,往往使用的是效果较强的药物成分,或者,尽管成分一样,但所含数量要比非处方药多。处方药,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开出的药,多是针对性比较强的特效药。而非处方药,比如治疗“头痛、流鼻涕、咳嗽”的感冒药,一般多是好几种有效成分的组合,效用比较广泛。
最近,有不少处方药也改为非处方药了。如治疗胃溃疡的药(H2受体拮抗剂)、改善睡眠的药等疗效较强的药,也变成了非处方药。个人到药店买来非处方药,会以为很安全,服用时往往更加随便。正因为如此,正确的服药方法才显得越来越重要。
用茶服药会失去疗效吗?
关于服药,民间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比如说不能用茶服药,不能用西柚(又称葡萄柚)服药。果真是这样吗?
......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07年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