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07-04-16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郭沫若《访安阳殷墟》 在源远流长的中药历史中,“龙骨”是其中一味。据《中药名大典》介绍,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牛、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产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湖北等地。……用时打碎,生用或煅用。”功效为“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据说,1899年的一天,清国子监祭酒(与校长职位相当)、金石学家王懿荣(1845~1900)因患疟疾,于中药铺中照方抓药,购得“龙骨”。因其心细,煎药前必仔细查看每一味药。那日,他看到龙骨上似有篆刻痕迹,极似古代篆文,遂开始大量收购此物,一时间,京城“龙骨”身价倍增,“每字酬以价银二两五钱”,甲骨文字自此被世人所知。后来得知,在小屯村民耕作的农田中,有大量兽骨出土。由于极似中药“龙骨”,遂有见利之徒以此充之,贩至药铺,并至京城,不曾想被慧眼识珠,这也许是不幸中之万幸。也正因如此,1928年,殷墟正式发掘之前,甲骨被当地村民疯狂盗掘。其间虽出土数十万片有字甲骨,但因盗掘,不顾它物,其科学性大打折扣,并致甲骨大量流失海外。从科学意义上讲,甲骨从造假的“龙骨”到“珍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甲骨最早用于占卜 那么,当时的文字为什么会篆刻在这些龟甲兽骨上呢?这些文字与中国现今仍在使用的汉字有什么关系?当时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吗?它们能够被全部识读吗?甲骨文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外甲骨学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做出了很好的解答,并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甲骨学。 回答上述问题,可能要从古人的占卜祭祀说起。我们知道,占卜活动分布十分广泛,可以说是世界性的。而中国古老的占卜术从最初就与龟甲、兽骨结缘。这种利用龟甲、兽骨进行烧灼占卜的习俗,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并远播到蒙古、朝鲜半岛及日本。目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利用兽骨占卜的遗物是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这是羊或小鹿的一块肩胛骨,年代约相当于公元前3318±181年,即仰韶文化晚期。从仰韶文化晚期到晚商之前的早商、中商时期,甲骨占卜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从材质种类上讲,在这段时间内,有鹿、羊、牛、猪、狗甚至熊与骆驼的肩胛骨、肢骨等,但以牛和羊的肩胛骨为主。到了夏代晚期或商代早期,龟甲开始加入到占卜用骨的行列,并最终与牛肩胛骨一起,成为商代晚期占卜术的主要载体。而且到了商末,几乎代替了牛肩胛骨而独尊。这种发展模式与古人相信龟所具有的长寿、坚韧的特性不无关系。 从占卜方式上讲,从仰韶文化晚期到早商、中商时期,也经历了从杂乱无章到有章可循的过程。最初的占卜,对兽骨不做任何处理,只是在其表面用火随意烧灼,然后根据其背面的爆裂纹理判断吉凶。对于巫师来说,如此占卜很难把握其规律性,而且也不利于巫师们相互间交流与传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夏代晚期甚至商代早期。此后,占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对于龟甲、兽骨的处理上。在占卜之前,这些龟甲、兽骨都要经过精心的处理,主要是削平、打磨,并制作用于占卜烧灼时的凹槽。到了商代晚期,这种处理更为仔细,钻凿而成的凹槽成排有规律地分布。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占卜时爆裂纹理形成卜兆的方向有一定的规律性,更便于巫师们(很大程度上是商王本人)根据卜兆判断祸福。这样做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从商代早期开始,使用甲骨占卜逐步与商王朝的统治集团结合在一起,成为商王统治权力的重要源泉。通过掌控占卜,可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因而也可以认为,自从甲骨占卜术与统治集团结合以后,当时的文字才开始镌刻在甲骨上,记录占卜的全过程,这一点从考古发掘资料也可说明。最早发现有刻辞的占卜兽骨是在商代早期的郑州商代城址,在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更是发现多达15万片。可见,文字镌刻在甲骨上,是统治集团的需要。而这一行为,为我们后人保留下当时的珍贵史料。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成熟而系统的文字 无论是从造字、字形来看,还是从语法、句法来看,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体系。之前,肯定还有相当长的起源、发展阶段。因而,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寻找汉字的源头,对于古文字学家来说,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考古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几十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以及许多新材料的发现,汉字起源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学者认为,原始的绘画与刻划符号可能是汉字的源头。 王懿荣当时之所以能够发现甲骨珍宝,主要是因为“龙骨”上“有篆刻痕迹,极似古代篆文”。众所周知,中国西周以后的文字,虽几经变化,但仍是一个体系。到秦代以后,更是变化不大。甲骨文与铸造在商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同西周文字属同一体系。以后的甲骨学家能够迅速识读甲骨文,也与此有很大关系。最保守地说,自商代以后,中国的文字体系几乎没有大的变动,几千年来一脉相承,至今仍在使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文字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量。至今,甲骨文单字已发现超过3500个,能够识读的大约1500个。但这并不是说文字识读方面仍存在着无法攻克的难度。大约2000个未识读的字,多以名词居多,如人名、地名等,由于已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想完全搞清当时的读音、与现代汉字的对应关系已相当困难了,但从甲骨文字的造字方法、结构方面,对其具体含义还是可以知晓的。从这方面来说,甲骨文字识读问题已基本解决。 那么,这些专门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 商代晚期,作为巫术的龟甲兽骨占卜术,已成为当时统治阶级有效的愚弄臣民、维护统治的工具。至此,甲骨占卜发展到顶峰。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内容来看,绝大多数占卜是为商王进行的,其内容也与商王的活动有关。镌刻的文字基本上是对事件过程的记述。因而,甲骨刻辞也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从起因到结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正是这些保存下来的只言片语,使我们能够对真实的商史有十分可靠的认识。大体上说,从甲骨文字记录能够了解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当时的社会关系;当时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状况;当时的天气状况;当时的天文、历法知识;对人自身疾病、生老病死的记述;战争。  ……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07年4月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