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07-04-16
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于今年2月27日获得了由国家主席胡锦涛亲手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500万元奖金。他非常高兴,刚搬了新办公楼的中科院遗传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同事们非常高兴,整个小麦育种领域的同仁们也非常高兴。没有人有异议,也没有什么风凉话。 激动之余,所里的研究员们纷纷调侃道:“看着点你的鱼,看好了也能获奖!”“养你的虫子去,没准下一次就轮到你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连新近给李振声做个人网页的小姑娘也不无兴奋地说:“这是所里的大事,整个所都很高兴。” 没有人怀疑他所做贡献的重要性。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能否吃饱仍然是个首要的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如果受到威胁,灾难将会波及每一个人。所以,国家对粮食工作高度重视,2000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颁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一届的获奖者仍然与粮食有关。 而事实上,在业界,李振声早就和袁隆平齐名,并称“南袁北李”,还享有“当代后稽”之类的美誉。他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新品种,他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他在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育种方向建树颇丰……他被业界公认为权威。 麦子病了,他的心痛了 “做远缘杂交并非是一下就决定的。”他说。在他年轻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小麦遭受流行病之苦,而那些眼巴巴盼望收成却失望至极的农民更是苦上加苦。1956年他25岁,在陕西工作,当时田间的小麦几乎都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小麦条锈病。麦子成熟时,那些紧贴在叶片上生长的长条形的黄色夏孢子堆里散出鲜黄色的粉末。李振声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谁要是穿条黑裤子在地里走一趟,就全变成黄裤子,当时有农民就在地头痛哭。我们国家当时的粮食只有2000多亿斤,一下就减产100多亿斤,占了1/20。” 然而,  ……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07年4月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