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06-12-15
谈到航天,就离不开火箭,可以说火箭是航天器的“腿”。尤其是运载火箭,除了要求具有足够大的推力之外,还要做到“需要打到哪里就能打到哪里”,因此,运载火箭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中国的运载火箭研制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起步,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截止到2006年9月,“长征”火箭共进行了91次发射,并取得了连续49次发射成功的骄人战绩,包括两次发射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技术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几十年来,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走过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历程,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长征”火箭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也是在我国高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   开路先锋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都还十分落后,许多工业部门和技术领域都还是空白,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困难和险阻是显而易见的。   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5年多的努力拼搏,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用自行研制的长征-1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重量比前面4个国家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加起来的总重还多。这一数字表明,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   长征-1是一枚3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其第1级、第二级采用的是与当时我国已发射成功的远程战略导弹所用的火箭相同的液体火箭;第3级则是新研制的固体火箭。该火箭全长近30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时重达近82吨,起飞推力有1020千牛顿,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倾角为70°、440千米高的近地轨道。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多级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全面技术基础,使我国具有了兆牛级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掌握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点火技术,掌握了多级火箭级间分离和级间结构设计技术,也掌握了多级火箭稳定和姿态控制技术等。   长征-1的第一级装有4台推力各为255千牛顿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中的氧化剂用的是硝酸,燃料用的是偏2甲肼。这是一种自燃推进剂,氧化剂与燃料只要一碰到就着火燃烧,不用点火装置来引火。第一级火箭内装有61吨推进剂,发动机工作140秒,平均每秒钟要烧掉将近半吨推进剂。第二级用的是一台在真空中推力为294千牛顿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所用推进剂与第一级相同。第二级火箭内装有11.2吨推进剂,发动机工作102秒。第3级用的是一台当时首次研制成功的中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达111千牛吨,发动机内装了1.8吨聚硫橡胶推进剂,工作约40秒。东方红-1卫星就放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前面。   长征-1D运载火箭是长征-1火箭的改进型,是一枚装有“变轨级”的三级小型运载火箭,运载能力为1000千克。其主要的改进有:提高一子级发动机推力;提高二、三子级性能;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制导。经过改进,长征-1D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低轨道卫星,并已投入商业发射。1997年11月,该火箭首次飞行完全成功。 在“长征”系列中,长征-1、1D的运载能力较小,适合于运送质量较小、轨道较低的有效载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