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06-10-10
历经地球3亿年的沧桑巨变,逃脱历史上数次生物大绝灭,千辛万苦幸存至今日—这就是七鳃鳗。发表于今年6月22日《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使人们开始关注这种奇特的生物。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鱼类?新发现的七鳃鳗化石说明了什么?   2006年6月2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笔者与张江永合作的文章,题为《中国白垩纪热河生物群的七鳃鳗化石》。该化石采自内蒙古宁城的下白垩统的义县组,代表了一个新的属种:孟氏中生鳗 (Mesomyzon mengae)。其属名表示它生活于中生代,种名则献给上海水产大学的著名鱼类学家孟庆闻女先生。孟先生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对中国的圆口类(七鳃鳗和盲鳗)的系统总结。她一生孜孜不倦地工作,对后辈不吝赐教、循循善诱,一直受到笔者的景仰。她认真严谨和绝不急功近利的学风,也一直是我们所竭力仿效的。   从外表上看,七鳃鳗很像我们吃的鳗鱼或黄鳝:身体长长、圆圆的,滑不溜叽、黑不溜秋的。但它比我们看到的所有的鱼类都要原始,因为它还没有上、下颌,不能用嘴巴咀嚼食物。它有7对略呈椭圆形的鳃孔,在眼后排成一列,像是每侧长了8只眼睛,因此也被老百姓称作“八目鳗”。七鳃鳗是一种洄游的鱼类,无论是生活在海水或是淡水中,到了繁殖季节,都得逆水溯源到河流和小溪中产卵。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约5~7年)都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幼鱼阶段,变为成鱼后,海生的七鳃鳗便回到海洋,在海水中生活1~2年;性成熟后,又要不辞辛劳地逆水长途跋涉回到产卵场,产卵后不久便死去。   其貌不扬却为何引人注目?   首先,七鳃鳗有很多长得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没有颌,口是一个圆圆的吸盘,口缘有一圈密密的穗状突起。许多七鳃鳗(特别是海生七鳃鳗)营寄生生活。它们用口吸盘吸附在其他鱼体上,用吸盘和舌头上长的角质齿刮食猎物的肉,它的舌头还能起到类似唧筒的作用,用以吸食猎物的血。同时,吸盘也能帮助它们在逆流而上时吸附在河底的岩石上稍事歇息。七鳃鳗只有一个鼻孔,而且长在头顶上。它也只有单个的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统称“奇鳍”),而不像其他鱼类那样具有成对的鳍(胸鳍和腹鳍,统称“偶鳍”)。它的鳃弓软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鳃笼”,而且鳃弓长在鳃丝及相关的血管外侧(有颌类的鳃弓都长在鳃丝的内侧),鳃囊在鳃笼的内侧,鳃笼后有包裹心脏的围心软骨。七鳃鳗有7个鳃孔(大部分有颌类都只有一个鳃孔或鳃裂)。它的耳区只有两个半规管(有颌类有3个半规管),半规管是用来帮助脊椎动物平衡的,想来它的平衡肯定是不能和我们相比的了,好在水中生活不至于“跌跤”。这些特征跟大部分有颌的脊椎动物都不相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