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05-12-14
在飞向小行星的路程上验证各项技术 2003年5月发射的工程实验探测器“隼鸟”号从发射开始经过2年零6个月的航行,现正在进行几项“世界上首次”的技术验证,这些都是对今后探测行星极为重要的技术。本文将介绍“隼鸟”号究竟是使用什么技术到达小行星的,以及预计今后还将完成哪些科学考察任务。 2003年5月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宇宙科学研究所(现在名为宇宙科学研究本部,是宇宙航空开发机构)用M-5号火箭发射了“隼鸟”号探测器,并于2005年9月12日靠近小行星“丝川”(Itokawa,以日本已故“火箭之父”丝川英夫的名字命名),距其仅20千米。2005年11月12日,“隼鸟”向小行星“丝川”投放了用于行星表面探测的小型机器人“智慧女神”。然而,这个罐头大小的探测器未能在“丝川”着陆,它似乎偏离了轨道,因而此次投放机器人的尝试以失败告终。11月20日凌晨,“隼鸟”号从距离“丝川”小行星40米的地方再次投下一个用于识别目标的金属球。按照原定计划,“隼鸟”号随后将用极短的时间接触小行星表面,采集到有关样本后马上离开“丝川”小行星。然而发回的数据表明,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并没有接触到小行星表面,着陆没有成功。 “隼鸟”号发射前的名字是“MUSES-C”,即MU Space Engineering Spacecraft(用M型火箭发射的工程实验探测器)的缩写,C的意思是第3个,发射后赋予爱称叫“隼鸟”(Hayabusa)。从全名看,可以知道这是验证工程技术的探测器,其目的是检验一些关键技术,以用于未来真正的行星探测。此外还有探测小行星方面的科学意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