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盗龙
1. 学名:顾氏小盗龙(Microraptor gui)
2. 学名的含义:小掠夺者(其中的“顾氏”意为献给中科院院士、古生物学家顾知微)
3. 分类: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
4. 体长:0.8米(推断)
5. 体重:20千克(推断)
6. 生存时代:白垩纪早期(约1.3亿~1.25亿年前)
7. 化石发现地:辽宁省朝阳市太平房
通过化石得知,在小型肉食恐龙中,有些身上长有羽毛。现在,一种有力的说法认为,在“鸟龙”中出现了一些用前脚奋力扑动的,它们后来进化成为鸟类。
鸟龙有许多种类,其中最为奇特的是四肢均成为翼的顾氏小盗龙。后脚翼在现代鸟类包括在进化的历史中是极为罕见的。一般来说,鸟龙的翅膀不是为了飞翔,较多的是起到保温作用。但是,顾氏小盗龙的翅膀上的羽毛却像现在的鸟类那样具有所谓“风切羽”的形状。这在流体力学上来说,是适合于飞行的羽毛形状。从翅膀的面积来看,它不像是振翅搏动,而是起到像滑翔机那样滑翔的作用。
这种鸟龙还有个特征是,后脚爪的形状像是画了个大弧形。从爪的形状看,它不是在地上疾驰。因此,一般认为,顾氏小盗龙是一种通过滑翔移动,并在树上生活的动物。
顾氏小盗龙可能是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渡期动物。近年来,人们发现始祖鸟及部分原始鸟类的后脚也长有小翼。较为有力的学说认为,从恐龙进化为鸟类,是诸如顾氏小盗龙那样长有四个翼的恐龙,其前脚翼的飞行能力提高,后脚翼退化,从而形成了现今的鸟类。
彩图所绘的是顾氏小盗龙在辽宁省的森林上空滑翔的情景。它们在茂密的针叶林中生活,并不时地捕捉昆虫等来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