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做杂志都会有个定位,也就是要有个目标。我们所做的就是,除了一般地讲解科学知识,让公众亲近科学之外,重点还在于传递科学的发展和前沿的信息。这样可以让研究人员了解自己专业之外的科学发展,有意的话,可以寻找向其他领域延伸的机会;让中学生、大学生普遍了解当前科学的状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选择未来的专业方向。
读杂志的人也都会有不同的需要,喜欢一本杂志自然有他喜欢的理由。我们常会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多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他们喜欢《科学世界》的理由。最近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读完信后,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高兴的不是这位读者的一些溢美之词(好听的当然也愿意听啦),而是他说出了我们办《科学世界》杂志的初衷。这位读者的感受让我们受到鼓舞,因为我们所做的正式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劳动有了收获。
尊敬的唐老师:您好!
我是南京大学物理系四年级的本科生,在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下属的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从事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今年初有位硕士生师兄订阅《科学世界》杂志,从此唐老师您的刊物就成为了整个实验室最受欢迎的读物。我为了查到您的联系方式而找出四月刊的时候,发现它已经被翻得支离破碎。
我也在思考这个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一群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这些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会钟情于这样一本科普性质的杂志?整日阅读大量文献的我们不会觉得《科学世界》显得有些“营养不足”吗?
最终我尝试着给出了结论。我们从事环境材料和再生能源的研究工作,可能我们精通怎样设计出可以使水在光照下直接产生氢气的催化剂;明白怎样才能使有毒物质在阳光下分解;懂得怎样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但是我们不明白怎样“让有害基因保持沉默”,也不知道“我们为何会做梦”,以及为什么要“在震源旁守候”。我们是物理学和材料学工作者,但不是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气象学家或是人类学家。当面对这些并非自己专长的学科时,我们的认知水平和一般大众无异。
但是现实的状况是,在学科交叉日益重要的今天,任何孤立专业和知识领域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我们经常在设想,结合生物的方法来制备氢气或者是降解有毒物质会不会更高效,以及怎样使研究的成果通过恰当的途径惠及人类本身。但是我们常常受困于知识的广度和对新鲜科技成果的嗅觉。幸运的是,您的刊物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的要求。作为一本综合性的科技刊物,贵刊几乎涉及到了人类科学世界的方方面面,我几乎在每一本上面都可以寻求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能得到启发。而且您的刊物是严谨的,内容新但绝无哗众取宠之处,尽管是科普读物但是绝对具有专业水准。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什么东西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在这个层面上,您的杂志仍然是堪称典范的。显然,能够出现在贵刊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和雕琢的。就我和我的学长、老师所熟悉的领域而言,那些文章都是能代表前沿热点和主流方向的。所以我觉得看您的刊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多最有益的东西。
我非常感谢您和您主编的《科学世界》,能让我们如此受益。我作为忠实的读者,祝愿贵刊能够越办越好!祝杂志社的每一个老师生活愉快!
您的忠实读者:欧阳子
二零零五年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