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嘴龙
1.学名 Psittacosaurus
2.学名意思 鹦鹉嘴龙
3.分类 鸟臀目·角龙类·中角龙亚目
4.全长 1~2米(推测)
5.体重 200千克(推测)
6.生活时代 白垩纪早期
7.发现地 中国、蒙古、俄罗斯、泰国
恐龙如何照料它们的孩子呢?2003年在中国发现的一群鹦鹉嘴龙化石也许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群恐龙中只有一只成年个体,却有至少34只幼体。它们全都挤在仅有0.5平方米的一小块地方。化石保留了它们临死时的姿势。
鹦鹉嘴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与三角龙等都属于角龙,但是却没有角或角样的凸起物。对它的平衡感觉器官三半规管的研究表明,这种恐龙是挺起上半身用两足行走。这一特征,是白垩纪晚期才出现的三角龙等恐龙所没有的。尽管如此,它的吻部弯曲,极似鹦鹉的喙,颧骨高向外伸,这些都是角龙的特征。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它的身体从腰部至尾部覆盖有毛。这些毛不似鸟类羽毛那样柔软,具有相当的硬度。那恐怕具有吸引异性的作用。
从化石无法判断成年恐龙与小恐龙之间是否是亲子关系。它们挤在一起或许是为了取暖,或许是为了御敌,目前尚不能肯定。另外,《自然》杂志在2005年1月发表的篇文章,说到“存在着一类捕食恐龙的哺乳动物”,文章中提到的被食恐龙就是鹦鹉嘴龙。
图中所描绘的是生活在中国辽宁省森林中的那群鹦鹉嘴龙的生前情景的再现图。一群恐龙聚集在松树的根部,大恐龙像是在照料着小恐龙。根据所发现化石的堆积分布,推测起来,它们生前就该是这种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