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

世界科技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精选 > 发现

发现

发布时间:2004-12-08
每年的12月1日是国际艾滋病日,今年已经是第17个艾滋病日了。设立艾滋病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醒人们,艾滋病魔还在我们身边肆虐,艾滋病还是很可怕的,我们要远离那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陷阱。由于艾滋病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世界各国都为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投入了大量的费用,主要侧重于宣传教育,并使用一系列行为干预手段试图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对艾滋病的厉害程度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但可以从一些数字感受得到。比如,从1981年发现至今,全球因艾滋病已经死亡2000多万人,现在每天约有1.4万人被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个数字还在增大,艾滋病已成为人类的四大杀手之一。更可怕的是,因艾滋病死亡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造成的损失是任何其他疾病都无法相比的,而且感染后的医疗费用高得惊人。还有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艾滋病还找不到治疗的良方,一旦感染就等于宣布死亡,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因而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时至今日,科学家对艾滋病仍束手无策,不是科学家无能,而是这种病毒过于诡异。过去人们用疫苗的方法制服了多种传染病,但今天用这些传统的方法对付艾滋病病毒却一时难以成功。特别是2003年美国瓦克斯根(VaxGen)生物公司针对gp120蛋白的疫苗三期临床失败后,人们对用疫苗制服艾滋病增加了怀疑。尽管目前还有多种疫苗正在研究中,似乎科学家并没有很足的信心,而且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奏效。由于艾滋病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机体对免疫机理的知识尚不十分清楚,加上艾滋病病毒的高度变异,其他疫苗也都存在“碰运气”的成分。但在没有其他有效办法的情况下,运气还是要碰的。 按理说,应该在研究上特别是在药物研究中增大投入,况且这其中还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是由于研究工作艰巨,把握不大,政府机构和一些组织当前宁愿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在开展宣传教育、举办各种项目和培训、改进相关的医疗设备、提供免费药物和器具、实施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等,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据分析,相对艾滋病带来的损失来说,这样做的“投入产出比”还是很大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不能不说是人们面对艾滋病表现出的无奈。 可喜的是,在这场与艾滋病的斗争中,面对我国艾滋病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从实际出发,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突破原有的思想框框和法规的束缚,借鉴国外行为干预的成功经验,开展了行为干预工程。从今年早些时候起,全国已在四川、云南、贵州、浙江、广西开始了第一批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今年11月,北京也正式开设美沙酮替代治疗门诊。与此同时,免费针具交换,在旅馆、娱乐等公共场所推广安全套的试点也在全国各地展开。这些行为干预方式还是很有影响的,甚至有报道称,四川在一些长途汽车上免费发放安全套。 施行行为干预可能会有效地遏制我国艾滋病的蔓延之势,但这多少有悖于我国的基本国策,原本我国对吸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一直实行严厉打击。让吸毒者改用低毒性的美沙酮,对不用美沙酮的提供免费的针具交换服务,在娱乐等公共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甚至免费发放安全套,这样的试点对吸毒者和卖淫嫖娼者可以说是网开一面。如果行为干预试点取得成功并在全国推广的话,在遏制了艾滋病的同时,相应的政策也将会有所改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