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习以为常的实验看起来很“正常”,但如果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很多漏洞。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重复别人的实验,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教科书中也有些不严谨的科学实验,你能改进它们吗?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了学生探索科学的态度。虽然这些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直观,但是不知大家考虑过没有,有些小学实验从中学知识或者大学知识的角度看是不够严谨的,甚至有些实验不适宜解答书中提出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试着改进大家都熟知的“空气的成分”实验。
为了说明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另一种不支持燃烧,如小学《自然》第十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第四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及配套教师教学用书都有与空气成分相关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操作步骤是: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清水,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住蜡烛。可以看到,蜡烛熄灭,水涌进杯子,占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约占杯中初始空气体积的1/5)。这说明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一部分空间,因此水涌进了杯子。进一步,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将点燃的火柴伸进杯里,火柴顿时熄灭。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这其中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