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黄昏它会变得那么大?为什么它总是向我们展露着同一张面孔?为什么即使较暗的那部分我们也能看得相当清楚?科学可以解释这一切,这并不会妨碍到地球的这颗天然卫星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这一次我们来说说月亮。一直以来,我们的这颗天然卫星激发了人类许多的科学研究和诗歌创作的灵感。有谁没有观察过它呢?有人甚至还要用望远镜凝视它,而拍摄月景之美的也不在少数。当月挂树梢时,它显得很大而且还带上了一抹红色。月亮,我们几乎天天都可以见到它,那么接近,那么真切,就像一只会自己点亮的大灯,太阳一下山,它就会亮起来。尽管始终以同样的面孔对着我们,但是它也有阴晴圆缺。
书中曾记载伽利略遇到过的一件趣事,每次一读到它,读者都会忍俊不禁。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很容易受骗上当。伽利略是这样说的:“那些走夜路的人,走在路上,月亮会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当他们的脚正好踩在房檐的影子上行走时,而这时房顶上又恰好有一只猫在上面走,这样人们就会觉得好像猫是在身后跟着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