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月球的特殊位置,过去,“困在”地球上的人们每每仰望明月时,便生出许许多多的遐想。人们的心里话往往要在月明星稀的时候对着月亮倾诉一番,以月传情。最为典型的是,千百年来,月老一直见证着人类美好的爱情,以至于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传世不绝。
月亮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也阅尽了人间的春暖秋寒。而今天,当人类已经有本事可以冲出地球的时候,“可怜的”月球由于离地球最近,而最先成为人类外太空竞争的角逐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的军备竞赛开始惊扰了月亮的睡梦,从此月亮不再有沉寂。
在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的探月热潮中,虽然不单纯是军备竞赛,但焦点同样是利害关系,一切基本上都是围绕8个字“资源控制、军事领先”展开的。所幸的是,中国在这次竞赛中已经有能力跻身于世界航天强国之列。经欧阳自远等科学家的呼吁和近10年的努力,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嫦娥”工程的终于能够顺利实施了。目前,中国绕月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技术难题都已经逐一解决。不久,中国人的月球梦就要实现,亿万国人为此激动不已,工程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人心,每个环节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苏联人早在45年前就探过月球,35年前美国人的足迹已经踏上了月球。就在我们计划进行探月的“绕”、“落”、“回”的时候,世界航天强国正在计划把人送上火星。比较起来,我们的探月工程并不能算是什么壮举,只能说勉强跟上强国的脚步。然而,探月工程的实施何以能令国人如此兴奋呢?
其实,正如杨利伟遨游太空令国人激动一样,探月工程的实现标志着我国正在向航天强国迈进,也将成为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又一座里程碑。一个国家的强大,带来的是国家的尊严、地位和荣耀,也是国民的尊严和骄傲,这是全体国民所盼望的。尽管比较起来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个差距在明显地缩小,更主要的是,我们在外太空将要有一块立足之地。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与强国们平起平坐,但国力的快速提升也足以给国人自豪的资本。
对外太空的探索,应该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对太空的资源应该是世界各国共同和平开发和利用。但在利益面前,太空也就变成了竞争的场所,成为地球上竞争的延伸。迄今为止,在太空探索中虽然有许多国际间的合作,但是涉及到关键技术仍然是相互保密。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空间开发,还是国防需求,都要求我们必须独立发展自己的空间技术,因为没有人会给我们。比如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就非常严密,他们不希望我们掌握尖端的技术。无怪乎欧阳自远院士谈到探月时感慨道:我们“前面有阻击,后面有追兵”,说得像一场战争,现实的确就是这样。尽管艰难,我们还是要探月,原因也很简单,用欧阳自远的话说,就是“我们不能永远落后”。
探月本身是一项科学探索活动,然而“嫦娥工程”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探月本身,因而它的回报也就无法直接计算出来。本次绕月飞行科学目标的实现实际上退到了次要的地位,重要的是实现全部过程的技术手段。实际上,月球上氦3的多少目前对我们确实并不重要,要用到月球上的氦3还很遥远。但是只要我们有这个能力,或者能够达到这个能力,我们就要登月,因为人类在太空中的竞争无法绕过月球,它是人类进入深空的一个门槛。至于探月的效益究竟有多大,只有月亮来做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