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理解我,而所有的人都喜欢我,这是为什么?”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这样反身自问。他从瑞士的一位普通职员变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并改变了世界的观念。
1905年6月,德国著名的物理学月刊《物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长达30页的论文,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物理学家—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一名三级职员。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这篇论文采用了谦逊的标题,充分反映了作者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处境。有意思的是,与文章平淡的标题正好相反,这篇文章注定要成为两个物理时代的分水岭。事实上,在这篇论文的字里行间已隐隐地透射出一种伟大理论的雏形,它将从此推翻人们关于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概念,那就是著名的相对论。
在1905年的10个月间,爱因斯坦先后共发表了6篇文章,引入了4种创新的观念,对未来的科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年3月17日,他终于完成了关于光的本质的第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引进了关于光量子的概念,并解释了光电现象。4月30日,他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11日,他研究了分子在液体中的运动(布朗运动)。6月,他将关于相对论的第一篇专题论文正式交付出版。第二篇论文包含了著名的公式E=mc2,发表于9月27日。12月19日,《物理学年报》收到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第二篇文章。这些著作中的每一篇都足以让其作者在物理学史上流芳百世。但是,相对论的创新是如此伟大,以致在随后的年代都把以往的物理学定格在“经典物理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