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期杂志
更多精彩图片和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9年第7期
点击文字或图片即可订阅全新杂志
本期内容
|
特辑 垃圾分类、处理与利用垃圾同建筑、图书、音乐等一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对垃圾的处理、利用和管理水平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变化。近年来,我国城市垃圾的组成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什么是垃圾管理的“金字塔”?垃圾有哪几种处理方法,对环境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垃圾是如何回收利用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与垃圾处理有关的科学吧。 |
|
特辑 宇宙为什么一片漆黑?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暗的?很多人会回答“因为没有太阳”。的确,正是因为有时能被阳光照射,而有时不能被阳光照射,我们生活的地球才有了昼夜之分。不过,宇宙中存在无数个像太阳那样可以自己发光的星体,那么,地球为什么不会被这些星体发出的光照亮,而不再有昼夜之分呢?这个难解之谜就是著名的“奥伯斯佯谬”,它曾经困惑了科学家长达数个世纪之久。下面,让我们通过回顾科学家的争论来共同探索这个无比深奥的“难题”吧。 |
|
智人特辑 科学的跃进智人在创造了文明后,开始逐渐相信是神灵创造了宇宙万物。不过,智人后来又学会了遵循逻辑法则思考世界与自己应有的状态,这就是“哲学”的诞生。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自然现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的一部分逐渐发展为科学的雏形。通过科学的发展,智人到底学会了什么?今后,我们又将迎来怎样的未来呢? |
|
自然Nature 蘑菇:森林中的艺术品在市场上,我们总能见到各种各样的蘑菇。这些蘑菇都属于既非动物、也非植物的真菌类。通常能见到的蘑菇都是一些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实际上,自然界中蘑菇的种类有超过4万种之多。各种各样色彩鲜艳、造型奇特的蘑菇,静静地伫立在森林之中,宛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奇异的蘑菇世界吧! |
|
探索Discovery 颠覆化学常识的自组装雪花的六角形结晶、人体细胞中DNA的双螺旋结构……为什么大自然中会存在这些如此美妙的形状呢?其关键就是简单的元素自发地聚集产生秩序的“自组装”机制。日本东京大学的藤田诚博士将这个自然界的机制引入化学领域,成功制造出了以前不存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此项发明颠覆了以往的化学常识,打开了通往物质创造新世界的大门。此外,他利用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合成的分子,发明了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方法“晶体海绵法”。这个方法有望在新药开发领域引发一场革命。2018年,藤田博士获得了“沃尔夫奖”,并且每年都获得诺贝尔奖候选者提名。 |
|
探索Discovery 正确认识感冒和流感
季节交替时,因感冒向学校或单位请假的人就会增多。感冒和流感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疾病,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对于大众熟悉却又一知半解的这两种疾病,本文将从其各自的病因讲起,为大家详解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可能引起全球大规模流行的新型流感。 |
|
探索Discovery 隼鸟2号成功着陆“今天,人类的手触及一颗新的小行星。”2019年2月22日,JAXA“隼鸟2号”项目负责人津田雄一宣布了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在小行星“龙宫”上着陆成功。随后,在“龙宫”上制造了人造陨击坑并收集样品。隼鸟2号完美完成了这个超出预想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它的活跃表现。 |
|
演化Evolution 栉水母演化之谜栉水母是一类声名不显的海洋动物,但它们其实对探索生命的早期起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最新的化石材料,科学家发现它们的身体结构可能经历过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转换。这是一个生物演化历史上令人惊叹的离奇故事。 |
|
陈嘉庚科学奖 熟悉而又陌生的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江颖教授在原子尺度上对轻元素材料(例如水)的原子核量子态进行探测,刷新了对水和其他轻元素材料的认知,因而获得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对水的微观结构有什么新发现?量子效应是如何影响水的宏观性质的? |
|
宇宙奇观 南天星光的光辉欧洲南方天文台(ESO)使用建设在南美智利的众多望远镜观测“南天星空”。随着观测设备的不断改进,陆陆续续拍摄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而美妙的图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近两年拍摄到的天体的模样,以及从观测中揭示的宇宙新认知。 |
|
科史钩沉History 阿基米德的传说古希腊的天空可谓星光璀璨。欧几里得这颗巨星尚未沉入地平线,另一颗巨星已从天幕升起,那就是阿基米德(Archimedes)。 |
专栏 In Every Issue
|
科学触角Science Sensor人体的耐力有极限吗? |
|
视点Viewpoint每天该走多少步? |
|
望星空STAR WATCHING巴纳德星 |
|
Q&A土星环会消失吗? |
更多精彩图片和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9年第7期
点击文字或图片即可订阅全新杂志
附件: